古代人吃什么?——《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笔记一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全面介绍了古人的衣食住行,内容详实丰富,治学态度严谨,言必有据,是了解古人如何生活的一本好书。

作者:孙机,1929年生,北大历史系毕业,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此书对我这种考古学门外汉来说还是深了些,一是古字多,没有注音,二是专业名词多,往往读的不明就里。只好发挥“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精神,只把感兴趣的部分做些笔记,加以补充整理如下。

第一章 农业与膳食

A主食

距今一万年前,人类开始农业生产,世界上有三个农业起源中心,一是两河流域,二是中美洲,三是中国,中国是粟sù(小米)、稻(大米)的故乡。

周代肯定有犁,春秋时已有牛耕,东汉牛耕成为主要方式,唐代出现曲辕犁。

果不熟为荒,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

“五谷不分”现在是寻常事,美国农业人口不到1%,能养活全部美国人,还有余粮大量出口,生产力水平提升,造成农业人口不断降低。“五谷”古代指:麻、黍shǔ,稷jì、麦、豆。

汉代时南方已广种水稻,宋朝开始有早稻,可一年两熟。

大豆原产东北,可酿成酱油。

小麦原产于两河流域,大致在夏商时期传入中国。

明代玉米传入,明万历年间,福建人陈振龙将白薯由吕宋(今菲律宾)带入中国,福建有“先薯祠”。玉米、白薯为高产作物,我国人口西汉时六千万,明末一亿人,清乾隆时两亿人,清末四亿人,玉米白薯起了重要作用。

B蔬菜

古代时菜少,葵类为主,汉乐府诗里说“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其次是韭。

白菜,原名菘sōng,汉代已有,宋代改良后成为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

魏晋至唐宋,外来蔬菜大量引入,黄瓜原产印度,晋代传入。

菠菜唐代由尼泊尔引入。

胡萝卜元代由波斯引入。

清初辣椒,清中期西红柿。

C瓜果

中国果木一般可追溯到先秦,樱桃、桃、杏、李,栗、山楂、柿子。

中国的桃在公元2世纪传到印度,再传入波斯,进入欧洲。

中国南方产橘、荔枝,“汉武帝破南越,得龙眼,荔枝,菖蒲,植上林苑中,因起扶荔宫“,唐诗中写“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快马送荔枝到宫中。枇杷也原产中国南方。

汉代自大宛引入葡萄,波斯引入石榴和核桃。

西瓜是五代时“契丹破回纥hé得瓜种”,宋带种植多。

明晚期,巴西的菠萝、花生,北美的草莓、向日葵传入。

19世纪后期中国引入欧洲苹果。

D烹饪方法

古代多将谷物做成米饭,商、周时用甗yǎn,汉代时用釜fǔ、甑zèng。

战国开始磨面制饼,东汉时会发酵面食。

馒头起源于诸葛亮,与“蛮头”谐音。

汉代已有馄饨hún tun、饺子。

面条,起初为汤饼,用手撕开,唐开始切片,细条面在宋代流行开来,挂面在《水浒传》中提到,不是稀罕东西。

做菜要煎烤烹炸,古代主要是烤和烹。

烤肉叫炙zhì,烹肉用镬huò,小规模煮肉叫濡rú。古代煮肉时不加调料,煮好后“以汁和”。醢hǎi,是古代用肉、鱼制成的酱,放在染器里,染器由染杯和染炉组成,考究的还有盛炭火的承盘。

汉代已有酱油,酱油是大豆发酵的,相近的是豉chǐ,也是豆类发酵的。

羹大多是肉羹,也有加菜、粮食混合烹煮的。

古代便有泡菜加工方法,以蓄菜过冬。

南北朝以前,烤和烹仍然是菜肴的主要做法,由于用的是动物油脂,温度稍降就会凝滞,所以不流行炒菜 。直到4-5世纪,开始使用植物油料,滚油快炒的技法才发展起来。

炒菜促使箸(筷子)流行,周代时食以手,汉代时体面的饮宴用著,《汉书∙周亚夫传》中说,“汉景帝赐食,不置著,亚夫心不平”。隋唐以后,著出土大增。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代人吃什么?——《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