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十章读书笔记

依恋理论是一种关系的理论,是关于发展以及或许也是内在世界,防御和心理病理学的关系理论。

一、超越单人心理学:

基于临床证据,分析师认知到单人心里的巨大限制,相反,在被称为关系的,互为主体或者构建主义的临床工作者发现,有治疗搭档双方共同创造的体验性现实的情境中,患者的心理现实才有可能得到富有意义的对待,治疗师善意的干预,无意间的实际参与都影响着患者,患者同样也影响着治疗师,我们称为彼此交互的影响。

二、依恋和互为主体性:交汇而又互补的理论。

鲍尔比认识的婴儿期的依恋,无论依恋对象对我们而言是好还是坏,都将成为我们成年期依恋的标识,患者与治疗师也是等同的,互为主体性理论不仅强调彼此的相互影响不可避免和普遍性,同时也是一种共谋,这也是每一对治疗关系的标识。这些方法的核心在于认识到我们在关系中的嵌入性,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移情—反移情的活现,以此反应出患者和治疗师最初是无意识的,相互重叠的需求和脆弱性。

治疗师的个人参与:从关系的角度来重新定义移情,反移情,阻抗和中立,让治疗师的角色人性化。增进对患者的尊重,有助于依恋关系的发展。

移情从来不会脱离治疗师参与其中的实际性质,反移情是治疗师对患者不可避免的主观反应,但仍然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量的反应,中立被称为保护患者不受治疗师的价值观或人格的影响,但这种中立也被认为不可能的事。

发展中自我的形成,是在这些关系中想法,感受和行为被识别出来和容许表达的结果,一个更包纳的关系能够生成更整合的内在世界,而当一个关系无法容纳全部范围的体验时,则会促成儿童形成以解离为标识的内在世界,促成成年人维持这样的内在世界。

整合,解离和多元性:不安全依恋个体的多元工作模型,是在形成关系时没有给体验留出空间而造成的结,因此体验不得不被解离,我们有多少个关系,就有多少个自我,每一个自我应对一套不同的感受,记忆,态度和冲动,同时又能维持一个自我是流动的,而不是固定的。

这些多元的自我在多程度上得到整合或者未被整合这要看我们在重要关系中不能被接纳的体验,会倾向于被解离和未能发展,而不是被压抑,治疗师要调整到朝向整合患者体验的方面,为这些不被接纳的体验,被解离的体验制造一个最大程度上包纳的关系。

重新思考传统的建构:

依恋取向的治疗是在模拟最好的亲子关系,用包容,容盛去养育来访者。

这时治疗师就要重新考虑移情,反移情,阻抗和中立。

互为主体对临床技能的贡献:

聚焦于移情—反移情的活现是互为主体临床取向的中心,在治疗关系中很难说什么不是活现的,治疗师和患者是相互影响相互改变的。

在旧有的治疗关系中治疗师匿名也是不可取的,外显的表露治疗师的想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承认他们之前感到需要否认或解离的体验。互为主体性理论,让我们不仅要默默地对我们的主观体验加以利用,而且还要与患者一起讨论这种体验,这样做的时候似乎有可能促进治疗的目标。

自我表露的价值也可以体现在让患者看到他们对治疗是有所影响,患者因此可能看到自己对别人也会有所影响。

治疗师和患者共同创造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治疗里的一些特定事件获得其意义。

治疗师和患者的互动产生一种充满潜意识意义的氛围,也可以说是分析的第三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十章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