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闲聊

最近很喜欢听刘瑞琦的《房间》,她应该属于小众歌手,却也不输明星大咖。坐在安静且略显空旷的客厅里听《房间》颇感舒适。近来下了个以古典乐为主的app,主要是身边人很喜欢,慢慢被带着欣赏更美的音乐了。

各种乐器的声音若是比喻的话像是日本料理,虽然不那么贴切,但乐器的本声好比回归了本来味道的食材。有的悠扬有的急促有的调皮有的紧张,恢复本味并非是清淡如水的无聊,反而更需要欣赏者自身的素养,是对自己更为尊重的表现。没有太多电子设备的加持,让音乐流进耳朵,触发心灵和思想的火花,是格外绵长的优雅的爽。

昨天看了一期圆桌派,听陈佩斯讲戏剧和喜剧,颇有心得。虽然都是笑,但笑和笑却不一样。如今的笑话只是一个个非常直接的痒痒挠,非常明确地触发笑点的笑话。为了搞笑、单纯让人放松的方法,不能说不好却没有太多后劲儿。在较为旧式一点的时代思想里,欧里庇得斯、莎士比亚或我们的京剧是反复欣赏的,内容一成不变,但每次演出的味道都不同。或如刘宝瑞的单口相声,小时候也经常反复听并无无聊之感。某种意义上并非他们过时,而是我们的失能。今天的脱口秀或新相声中的笑话的重复能力很低,表演者总要推陈出新。这大概就涉及到了喜剧的内部结构问题,也包括其他艺术形式,比如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好的剧目在我心里之所以吸引人且反复观看主要是由于它的结构和人物之间的联系,欣赏的是整体。当欣赏整体时所收获的东西不仅扑面而来且后劲十足,这是单个笑话或一首流行音乐不能比的,或许这就是幽默和搞笑的不同。今天以“循环”的工作方式在给观众无限提供同样的东西,也是利用了人的惰性和人不容易主动的特征,一次次提供刺激点让人欲罢不能。而这种情况对艺术和艺术家没有好处,对欣赏者更没有好处,大家只能无限的循环中打转,没有进步。

古人在各个方面来说应该是没有我们今天的丰富,并且他们是更加的贫乏,但也是在贫乏的环境中产生出今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形式和作品,以至于让今人只有效仿的资格、在技术上的打磨,几乎鲜有开创和超越。很难说是什么原因,一定是综合因素导致的。高速的运转和改变以及变成常态时,人们就很难再有真实的生活了。陈佩斯说一句话我印象极深,只有放松状态下才会出现更好的艺术(大意),而不是传统思维里艺术家必须痛苦、贫穷等等才行。一下子联想到西西的一些小短篇,文字活泼自然灵动,没有愁苦和重压,显得“轻飘飘”的文字看起来更像艺术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日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