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仨 》读后感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

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我的心脏就震颤了一下。大多数书的目录都很花哨,召唤着读者来读它。而这本书的目录,却平平淡淡,而这平淡中又有着无穷的力量。

    作者全文行笔平淡,没有呐喊,没有声嘶力竭,只是将故事平静地叙述出来,俨然像一个旁观者。我不知杨绛先生写此书时是何等心境,但我认为,其实不然。看似波澜不惊,但却波涛暗涌,字里行间却飘散着淡淡的思念。也许经历过生离死别,年华苍苍,看淡了所谓的生死,看破了红尘,明白了生死由命。一次失去两个至亲,普通人应该承受不了。没有先生强大的心境,也理应学会豁达,而不是为生死之事沉沦,要为他们好好活着。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这是书中的一句话。世间万物都是会逝去的,只是好物,彩云,琉璃虽说易逝,可却也存在过,既然存在过,我们的记忆中也就有了对于这些美好事物的记忆,万物终将逝去,可又有何妨,我们的脑海中已经存留有美好的记忆,瞬间即永恒,何不去珍惜存留于世时候的美好瞬间,又何必在乎他的离去。这便是杨绛的豁达。

  书中最后说:“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归途,你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 我们仨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