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禅修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世界上很多人都在练习打坐冥想。他们发现 ,通过打坐冥想可以调整不良情绪、提高专注力。其实 ,在佛家的禅定中,打坐冥想的作用还有许多更加神奇的妙用。比如说,你能体验到常人无法形容的禅悦。随着禅定的深入,你甚至能体会到佛祖证悟的神通。看到你的前世今生 ,看透所有人的思想感情等等 。最后,禅定的最高境界,便是修炼成佛。释迦牟尼修炼成佛,经历了九个阶段——即九次第定,前八定被称为四禅八定。

四禅八定分别是 :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其中诸定都是由低而高、次第而入,修证到四禅八定后,便可进一步修证第九第定:灭尽定。前四禅代代表的是初级的色界定,后四定代表的是高级的无色界定。那么,什么叫色界?什么叫做无色界呢?

在《西游记》中,常常听到“三界”这个词,这个是佛家用语。佛祖把世界分为三种: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欲界是被七情六欲掌控的物质世界,没有经过修行的人、动物、鬼、阿修罗等,都是 生活在欲界。色界是指摆脱了七情六欲的控制、享受禅悦的物质世界。色界的生灵,虽然和欲界一样,有容貌、有形体,但他们超越了情欲的束缚,他们不吃不喝、不贪不嗔,以禅悦为食。而无色界不是物质世界,是一种虚无的存在,在那儿的生灵,没有七情六欲,没有容貌形体。

禅定是一个修炼由最初级的初禅到最高级的灭尽定的过程,也是一个 由欲界升往无色界的过程。

初禅是九第定中最低等级的禅定,但初禅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达到,很多人 修了一辈子 都没有达到初禅的境界。其实,在初禅之前,还有四个更低的阶段:粗心住、细心住、欲界定、未到定。这四个阶段是很多普通人一辈子都无法跨越的鸿沟。比如说欲界定,至少要达到整天静坐都不感觉到累、不用特意去集中注意力就能轻松静下来,这才算达到了欲界定。不要小看了初禅,很多天天在寺庙里修行的僧人也不一定 有初禅的体验。那么,初禅到底是种什么体验呢?

首先,会看到一些平时没有见过的画面,比如曼陀罗花、鬼神等等。

其次,身体内会出现一股神奇的真气,就是佛经 上说的八触:痛、痒、轻、重、冷、暖、涩、滑。身体会不受控制地感受到各种变化,或痛或痒,或冷或热,要么轻飘飘得要飞起来,要么像被一块大石压住,身体还可能不由自主地乱动。

之所以会出现那些奇怪的征兆,那是因为你已经从 欲界来到了色界,色身出现了蜕变。

初禅最大的特点,佛经上也有说道:诸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进入色界的你,将完全摒除五种遮盖智慧的烦恼——五盖:贪、嗔、睡眠、掉悔、疑。不再贪恋男女之色、不再贪恋美食钱财、不再有仇恨愤怒之心、不再昏昏欲睡有气无力。你的大脑时刻保持着清醒。掉悔就是散乱心,你能轻易地进入专注地状态而不受外物地打扰。同时,进入色界地你将衍生出新的智慧,完全抛弃怀疑的心性。所以,当你疑惑自己是否进入初禅的境界时,本身就代表你没有进入初禅。

什么叫诸恶不善法呢?人之所以没有智慧,在于五盖放大了人的欲望,遮住了智慧。但是,进入了初禅,没有了男女之欲,没有了饮食之欲,没有了眼、耳、口、鼻、身之欲,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欲界之乐,是通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获得的短暂快乐,快乐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可瞬时产生 ,也可瞬时消失。而色界之乐,是佛家所说的“离生喜 乐”,这是一种超越了欲界之乐、凡人难以感受到的快乐,是一种不受外界干扰、长久的快乐,也就是禅悦。

色界的天人,不吃不喝 ,以禅悦喂食。禅悦的欢喜心是最好的养分,无任何副作用。所以色界的天人是不生病的,只有到了寿命终点,他们才会感到痛苦。永远年轻,没有衰老,他们不是胎生,而是化生(变化而生)。佛家说的“离生喜乐”,并不是 我们平时说的欢乐,而是舒适的意思,佛经上形容“处处润泽,处处敷悦,举身充满,无不满处”。享受禅悦欢喜心的修行者,可能会无缘无故 地笑起来,甚至沉迷于禅悦无法自拔而忘记出定。佛陀经常劝诫弟子:色界的禅悦和欲界的七情六欲一样,不要过分沉迷,禅定的最终目的是修炼成佛、跳出六道轮回。禅悦只是修禅中的一个过程,要向更深的禅定练习 。

初禅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有寻有伺 ”。修行者进入禅定,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数息。静坐的时候,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其他什么事情都不要想。万一想到什么事情 ,要立刻再把专注力转回到呼吸上 ,直到最后听不见呼吸,完全地安静下来。你去观察呼吸,结果却被其他妄念带走,然后又去寻回呼吸,这个过程叫做“寻”。寻回之后,需要一段时间来平复,才能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呼吸上。而这段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的时间就叫做“伺”。每个初禅修行者都必定会经历有寻有伺的过程,这就是初禅的缺点。

当经过初禅,迈入二禅时,初禅的缺点就会消失。二禅的最大特点是:“无寻无伺,有喜乐”。进入二禅的时候,是不需要寻伺过程的,能立刻将专注力集中在呼吸上。色界天人的沟通,是通过意识进行的。初禅天人的意识,需要有一寻伺的过程,才能让其他禅定的天人理解他的意思。而二禅以上的天人,他们的意识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交流,无需寻伺的过程。这是二禅和初禅的最大区别。

其实佛家的修行,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从欲界到色界,抛弃了七情六欲。从初禅到二禅,又抛弃了有觉有观(寻伺)。但是,二禅和初禅还有一个 共同点,那就是有喜有乐的。

佛家认为喜也会让人不清净,为了让自己更加的清净,就要继续 专注 呼吸,达到抛弃喜的境界,这样就进入了三禅!

三禅最大的特点是:离喜妙乐。修到三禅定,喜熄灭了,那种初禅和二禅时的欢喜心没有了,但是还有乐,被称为妙乐。这种 乐和初禅二禅的乐完全不一样,妙不可言的乐,表示极度的舒适。三禅的妙乐是世界上最大的快乐,一旦进入三禅,很多修行者都不想出定,这种快乐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修行者只能自己去修行体会。

四禅最大的特点是:舍念清净

妙乐虽然妙不可言,但是如果要修炼成佛,那么这种妙乐也必须舍弃。舍弃了妙乐,最后就只剩下意念乐。此时,你将清净到了极点,听不到任何声音,呼吸完全停止了,脉搏也完全不跳动了。这便是进入了四禅阶段。感受不到身体上的变化,心理上面也没有任何感受。

没有苦受,没有乐受,只剩下舍受,也就是舍念清净。佛家说,人的感受分为苦受 、乐受和舍受,也就是痛苦的感受、快乐的感受、既不痛苦也不快乐的感受。四禅的天人太清静了,感受不到快乐,也感受不到痛苦,只有一种不苦不乐的感受。

修行者如果进入四禅,他所学的一切事情都能随意成就,乃至他要修神通,就能立刻修成五神通 :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天眼通可以无视任何距离障碍,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天耳通可以无视任何距离,想听什么就听什么;他心通可以看透所有人内心的思想;宿命通,可以无视时间,看透所有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神足通可以无视空间和时间的障碍,瞬间到达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但是,即使神通如此玄妙,佛陀却经常劝诫弟子们说,千万也不要贪恋这个神通。它只是你修行路上的见证而已。如果说你沉迷于它,那你就永远也到不了佛祖的境界。如果你沉迷于它,那么你就永远也到不了更高的无色界。

修行完四禅,继续深入地修炼,你将会离开色界,去到更高层级的无色界,在无色界里,首先进入第一层定:空无边处定

色界的修炼,是不断的专注自己的呼吸,从而达到更深的清净。而在四禅时,呼吸和脉搏都已经停止了,心里没有任何感受,只剩下我们的意识 。那么又要如何修炼呢?

无色界是一片虚空的存在,只剩下意识 ,意识存在于一片虚空之中 。在这种状态下,分不清东南西北。唯一的修炼方法 ,就是像观呼吸一样 ,观想这个虚空,以此达到更深的禅定。

所以这个阶段叫做空无边处定,就是观想这无边无际的虚空。

随着禅定的加深,你就会发现,就连这个虚空也是多余的,于是你把这个虚空也灭掉了,随后将进入下一定:识无边处定。

虚空灭了,就只剩下你的意识了。禅定的深入,会使你感觉就连自己的意识也会让人不自在,所以最后就将自己的意识给灭了,这一阶段叫做识无边处定

虚空灭了,意识也灭了,那还剩下什么呢?还剩下 “什么都没有了”这个 想法,修炼到只剩下 一个 “一无所有”的想法的时候,就叫做无所有处定

当你把这一想法都给灭掉时,就进入了下一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物质身体熄灭了,虚空熄灭了,意识熄灭了,一无所有的想法熄灭了,那我这个人还存在吗?继续修炼下去,就会连我这个人也不存在了,于是便停留在这里。这个阶段叫做非想非非想处定。至此到达了四禅八定的顶点。

凡人禅定的顶点就达到这里了,他们不敢再继续修行下去,否则就连自己这个人都被灭了。但是佛家的圣人破除了“我见”,进入了第九定:灭尽定

佛家说:一切众生的肉体和精神,都是因缘所生法,本无我的实体存在。也就是说,人的肉体和精神都是虚构的幻象,破了就破了,灭了也就灭了,将其破灭反而能看清楚世界 的本质,才能进入佛的世界。所以说第九定叫做灭尽定,将世间的一切都灭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家禅修是种什么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