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今天是2019年6月15日,给你带来的是《爆裂: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读书笔记。本书由伊藤穰一和杰夫·豪合著,中文版于2017年出版,得到包括李开复、吴军、万维钢和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大力推荐。
全书一共23.5万字,主要写出了互联网时代的九条生存原则,分别是涌现优于权威、拉力优于推力、指南针优于地图、风险优于安全、违抗优于服从、实践优于理论、多样性优于能力、韧性优于力量和系统优于个体。
作者伊藤穰一就职于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并担任主任长达十年。媒体实验室作为创新的代名词,它的研究是没有方向的,但与此同时,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互联网产品大多都与媒体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有关。
01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涌现优于权威。在这一原则下,作者是要我们理解并加以运用,看到变化的趋势。在作者看来,涌现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
关于涌现,和设计是对立算是概念。一切以人的意志来自上而下设计的内容都不是涌现,就像MIT的媒体实验室,恰恰是因为没有设定研究方向,反而能够涌现出非常多的成果。
在书中,作者举了非常多的例子。
每一个蚂蚁是个体,无法看出有多少力量,但是一旦形成一个蚁群,分工和合作的神奇魔力就涌现出来了,它们知道派多少工蚁去寻找食物,而蚁后并不比工蚁更具权威。
人类的大脑是由数百亿神经细胞组成的,针对每一个细胞而言,都是不够聪明的,而一旦形成网络,就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思考,这是每一个神经细胞所不具备的功能。
甚至是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每一个个体就像蚂蚁一样,匆匆忙忙地奔来奔去,做出小小的决定,不会想到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但是,作为宇宙中心的福田、交通枢纽车公庙还有东门步行街都是依靠“涌现”。
02
小时候,偶尔去山上玩,总会见到持猎枪的农村猎人,似乎每一个猎人都具有相当多的技能,比如制作捕猎的工具、配制防虫草药、处理外伤等等。
因此,我一度很佩服这些猎人,因为非常多的技能实现了自给自足,真的很厉害。
但是市场的充分发展将这一切打破,猎人有了更好的收入途径,如果仅仅是为了赚钱,基本不会再去做低效的打猎。
市场就是“涌现”的非常好的例子,薛兆丰教授就曾讲过铅笔的故事。一支普通的铅笔,包含的部分多达数个,笔芯、木杆、漆皮、橡皮、胶水、铁箍等等。
并没有任何一个人掌握制作铅笔的全部工艺,甚至伐木工人并不知道这棵大树要被做成笔杆,但经过市场调配后,成千上万的人制作出了一支铅笔,并且能做到非常便宜。
这就是“涌现”的魔力,靠设计是固然做不到这么低成本的。
03
在书中,还提到一位工程师奈特,他在1996年夏天大胆提议对“细胞计算”进行研究。
说他大胆,是因为在那个年代,碳基和硅基被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碳基就是自然界中的生命有机体,大部分由碳元素组成;而硅基是电子产品,尤其CPU是建立在硅的基础上。
基于此,他跑去和大二的学生一起的学习生物学,并创造了“合成生物学”,试图打破碳基和硅基的界限。
也许有一天,将生物芯片植入身体也成为可能。
04
知道了这些,对我们有用吗?答案是肯定的。
很多机构和公司还在试图通过控制和设计的方式提高效率,甚至有一些机构要推动机构改革,提升公司的创造力,花大力气成立直属于总裁办公室的新部门,美其名曰:孵化器,最终也会变成不伦不类的笑柄。
在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工作中,也许会经过调研等等看似自下而上的方式,但是依然希望通过一揽子工程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必然是有星辰大海那么远,只要还有任务和指标的存在。
很多内容,比如自组织,到达一定的时期和阶段,自然会涌现出社会领袖和团体,而不需要权威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费力寻找。
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一直坚持目的性非常强的学习,当然对于专业领域的提升是明显的,但是涌现的力量就看不见了,培养一两项兴趣,做做无目的的事情,也许有一天,能拥有更精彩的成果。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明天继续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