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的借书证

DIY的照片

【01】

现在的社会,我们已经变得很浮躁。每一个人都在使出浑身解数,看怎么能变现。

特别是那一千二三百万每天泡在里的人们,像大冬天泡浴池,总是感觉特别的温暖和不舍。

有些人说,我在上写,动机很单纯,只是为了纪念“失去的青春岁月”;或者等将来纪念“现在的岁月”,但能给点稿费更好,倘若能给出书则最好。

于是就像我一样的 :为了什么日更,为了点钻,整日的在那坐卧不安,心神不定,搜肠刮肚,半天憋不出几个字来。

直到夜里11点的钟声快要敲响,才慎重上传了一篇不知道“热”了多少遍的疑似“豹纹”的大作,以期获得更多的关注。


【02】

现在幸亏有了电脑,可以在上面写个草稿啥的,不满意就delete,推倒重来。

要是在以前,老是拿个笔在纸上写了又划,划了又写,不知所云的,不知道要浪费多少纸墨。以后,那些还想收藏写作名家手稿的人越来越难 了。

能坐下来潜心阅读已经不是件容易的事。

就拿我来说,即便手里捧着一本书,想要读,可读着读着就变得不耐烦起来。

一篇几百字的文章还没看完,就随便翻弄起来,或者就跳过去,往后翻;

再不就从后往前翻阅,摸书不到二十分钟,就已把书丢到了一边。又摸起另一本,看几句话,又放下,就像狗熊掰棒子一样。

一本书看个二十天,一个月是正常的。还美其名曰,开卷有益。其实,什么也没记住。


【03】

于是,简友说,写不出来是因为你的输入少,输出当然就少,要想输入多,当然还是阅读,没有别的办法。

在家里不想阅读,在图书馆会怎么样呢?于是先到离家较近的区图书馆看看。

花50块钱办了个借书证,随时可以借阅馆内书籍。借书时才发现图书馆的藏书并不尽人意,95%以上的书是旧书,都是过时了的,甚至十几年前的。

书面和里面的纸张已经泛着黄色,几乎没有读者。我在图书馆,逡巡了近一个小时,只发现了我稍微感兴趣的两三本书,最终我又淘汰了两本,只选择了梁晓声的《父亲》带回家。


【04】

是现在读书的人不多了?还是不愿意到这样的地方来?

到书店去看看就知道了。

在周末,书店里人满为患,这里可是当今最畅销和最新出版的书,让你目不暇接。

现在书店早已改变了观念,读者就可以把它作为阅览室,或坐或站,或抄写,或拍照,现在又出现个新举措:书店也可以借书带回家阅读了。

上周,到市图书馆就不一样了。碰到周末,读者早早的就来图书馆门口排队进场了。来晚了,就根本找不到位子。

他们带着饭菜,或零食,中午也不出去吃饭,就凑合一顿。怕出去吃饭,位子就被占了。或者干脆就用一个书包占了位子,出去吃点饭,赶紧回来。

这让我十分欣喜。看样子国家提倡全民阅读还是英明的!

从市图书馆出来,我决定,把区图书馆的借书证就还了,哪怕它只是伴随我不到一个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短命"的借书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