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课堂——听贲友林老师的《鸡兔同笼》问题

        最近听了贲友林教师的“鸡兔同笼”一课,我对课堂有了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对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引发了再次思考。

    课的开始,贲老师问学生听说过“鸡兔同笼”吗?接着提问“为什么叫鸡兔同笼呢?”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又接着问“有没有学过这个问题的” 等问题。贲老师从课的开始就已经在了解学生对该知识的学习情况。

    接下来教师呈现学习单(如下)

    请打“✔”,再分析解答。

  ( )1.我会做这道题

    我的分析与解答:

  ( )2.我感觉不太会做这道题

    我的尝试:

    这个学习单完全能够把学生思考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同时也着重地让学生分析和解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学习单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画图、假设、列举等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沟通了知识的内在联系,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学生的分析解答和尝试以及解决问题的体会和疑问中能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贲老师的课堂上,每位汇报的学生,在汇报完自己的想法之后,即使不正确老师都能耐心得进行启发,从来不会让学生的汇报半途而废,或者匆匆得把学生赶下台,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样的课堂,学生真正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

    课堂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而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学法的指导和归纳。

    从学生呈现的学习单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解答不仅仅只有解题的算式,而且学生还用自己的话去说,虽然没有完美的表述,但每个人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想法,暴露了自己的思维。

    另外,我们都知道,要想学游泳,必须先下水。在课堂上,贲老师不是看学生的表现而决定让某位学生上台展示的,提问都是随机性的,他把学生的位置按数对编号,随意叫号,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可能,每位学生都要做好准备,而且上台后就必须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像我们的学生,喜欢躲在优秀学生的背后,或永远都是一言不发,或低头,或摇头,久而久之,我们的课堂就变得更沉默、更冷清,学生游离于学习之外,满堂灌就成为必然。

    我们的学生是新时代的宠儿,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宽,家庭教育、课外辅导、网络学习促使我们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变得越来越强。只要我们引导得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因此我们更应相信我们的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回归“真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新认识课堂——听贲友林老师的《鸡兔同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