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笨拙与精明(2018-10-03)

曾国藩的智商不过中等。

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读了多少遍还背不下来。一个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

其实,这个笑话并非空穴来风。曾氏一族的天资并不出色,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笨得出名。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一直到四十三岁,才勉强过关。曾国藩的几个兄弟,虽然也都十年寒窗,却没有一个达到举人的功名。曾国藩本人从十四岁起参加县试,前后考了七次,到二十三岁才考上秀才,而且还是个倒数第二名。较与他同时代的名人,他的平庸一目了然。小他一岁的左宗棠,十四岁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李鸿章也是十七岁即中秀才。比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稍晚的梁启超更是天资超迈,十一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

但另一方面,曾国藩又是个机为“精明”的人。

他是一个高明的军事家、战略家。太平军起,举国束手无策。只有他独辟蹊径,以超人之胆识创立湘军。在从皇帝到大臣或急于求成,或悲观绝望,满朝如无头苍蝇,纷无定计之际,曾国藩提出了“争夺武昌,控制长江中游,再指向九江、安庆,进而攻陷天京”的平定太平天国战略。事后证明,这是一个极为高明的战略。

另外,他还非常善于审时度势。自古功臣,像他这样善于把握进退者很少。剿灭太平军之后,他的功名事业如日中天,此时他却极度冷静,在大盛之中察觉到大衰的先机,毅然上疏请求辞去节制四省的大权,并出去爱去果断手段,裁撤自己的权利之本——湘军。他一生出将如相,没有大的蹉跌,在传统的官场上像他这样的成功者并不多见。

曾国藩身上的“笨拙”与“精明”并不矛盾。他一生成功,得益于“笨拙”精神。

一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涓滴积累,水滴石穿,追求的是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创建湘军,选拔将领,专挑不善言辞的“乡气”之人,他甚至讨厌那些“善说话”的人。

打仗亦是如此,曾国藩一生善打愚战、笨战,不善打巧战。他打仗不贪小利,不求奇谋,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他说:“打仗要打个稳字。”他一生不打无准备、无把握的仗。打仗基本上不主动出击,而是诱使敌人先来攻他,后发制人。太平军虽然骁勇,遇到湘军却毫无办法。

曾国藩一生待人接物更是以诚为本,以拙为用。他一生要求自己“不说大话,不求虚名”,做事“情愿人占我的便宜,断不肯我占人的便宜”。别人以巧以伪欺骗他,他却任然以诚以拙相待。

正是曾国藩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他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国藩的笨拙与精明(2018-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