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孔庙

源于#岁月拾遗优选推文#



到曲阜看孔庙,是我去年就有的愿望。

由于新冠病毒的原因,我和很多人一样,在去年的整整一年之内都没有离开过自己所在的城市。目前,新冠病毒仍然未被完全消灭。山东省官方早已发布通告,要求大多数人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留在山东省之内。

于是,我准备抽出一段相对而言不太忙的时间,去看一看山东省之内的著名景点。

在此之前,除我生活的青岛之外,我只去过济南、淄博和烟台这三座省内的城市。而且,我去烟台还仅仅是为了参加卡牌游戏比赛。

既然我生长在齐鲁大地,就肯定要尽可能地了解它。尤其是要更多地了解几乎可以称为中华文化根源之一的曲阜。


出门之前,我才知道,曲阜是隶属于济宁的县城,就好像胶州是隶属于青岛的县城一样。

下火车之后,我实打实地见识到,什么是县城。整个曲阜东站看上去像是个还没完全盖好的半拉子工程一样,连通往出租车上客点的手扶梯都是还没完全修好的。满打满算,在从火车站到距离孔庙只有一公里左右的酒店的路程里,我看到的与我坐的出租车在同一条马路上行驶的轿车几乎不超过十辆。酒店门前的那一条只有两排车道的马路上连红绿灯都几乎看不见几架,平均每隔至少十几秒才可能会有一辆车开过。

不过,酒店的装修风格古色古香,还带有一定的文化气息,让我感到很满意。被酒店大楼围住的内部庭院也很幽雅,满是书卷气息。


在我走向孔庙正南门前方的售票处的过程之中,至少有三个骑着载客三轮车的大叔要拉我过去。一看到我,他们都像是好久都没捕到猎物的饿狼一样,一拥而上,像是恨不得直接把我吃进肚子里一般。当我穿过售票处前方的几排树林的时候,一位阿姨又跟到我身边,问我是否需要导游。在我明确表示自己不需要听她讲解之后,她仍然锲而不舍地紧跟着我一路走到售票处,还反复地说“现在游客太少,我们挣钱不容易啊,解说的原价是一百,你给三十就行啦”,以及“自己一个人看多没意思啊”之类的话。在我买完票并终于摆脱这位口才堪比外交部发言人的阿姨之后,我又看到,围在入口处的城墙前方的游客稀稀拉拉的,像是撒在整只烧鸡上面的椒盐粒一般。即使把所有拍照的游客都排成整齐的队伍,都很难完全填满入口处的城门洞。正式排队入场的过程也几乎没花费多少时间,因为,所有入场的游客全加起来都排不满迷宫一样的入场通道。被无数网友抱怨过无数次的“去哪儿都只能看人头”现象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算是亲眼见识到新冠病毒对旅游业的摧残有多么巨大。


最先呈现在我面前的,是城墙之后的三座牌坊。三座牌坊之间的距离都不远,上面的题字也都是不同的字体。在穿过第一道牌坊“棂星门”时,我听到被一群男游客围住的一位女导游说:“棂星门”这三个字,是乾隆皇帝亲笔手书。由于古代帝王把祭祀孔子等同于祭天,所以要用“棂星”来指代孔子。不过,听到这一段介绍之后,我却想起有关于乾隆皇帝的另外一个故事。据说,这位特别爱题字的皇帝曾经为一座寺庙题字,却刚拿起笔便写错第一个字。但是,皇帝哪能随便承认自己写错字呢?于是,他就直接把自己本来要写的字改成“云林禅寺”,还胡扯出“天上有云,地上有林”这样的蹩脚借口。紧随其后的太和元气坊基本没有什么可说的,显得中规中矩。排第三的至圣庙坊则令人感到十分好奇。我记得,一旁的导游好像说过,至圣庙坊中的“至”字之所以没有顶端的那一横,是为了颂扬孔子的学问与智识没有尽头。在孔庙中,这种含有特殊寓意的字体变形比比皆是。无论是在牌坊上,还是在对联上。


走过圣时门之后,便是又一条笔直向前的大道。这条大道通往明朝弘治年间初建的璧水桥,以及紧随其后的弘道门。大道两侧种满笔直冲天的柏树,两排树木整整齐齐地对仗而立。在阳光的照射下,茂盛的枝叶投射出重重叠叠的树影。无数道树影在大路表面来回交错。根据导游的介绍,栽种在孔庙之内的树木按照树龄分为三级。三级树木为一百年到三百年之间,二级树木为三百年到五百年之间,一级树木为五百年以上。几乎每一片树林周围都竖立着“请勿随意触碰树木”之类的告示牌。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在一本百科全书上面看到过:目前,地球上已知的生物中平均寿命最长的物种,便是树。包括人在内,大多数的动物的寿命都远远比不上寿命最长的树种。也就是说,当我们一代代人前往孔庙、祭拜先贤之时,与其说是我们在看它们,反而不如说它们在看我们。我们在不停地变化,它们却始终在这里。就连我们的先辈修建的大中门和弘道门,也像我们一代代人一样,其作用先后被后人所新修建的大门取代。


穿过大中门后,便是明朝历代皇帝所建立的碑。不过,最先映入我眼中的,反而不是石碑,而是位于石碑斜前方的一株几乎快要歪倒在地的大树。这一株大树与它周围的其他树木完全不同,树干歪斜到和地面呈接近四十五度角,最低端和枝叶几乎快要触碰到地面上。但是,这株大树却丝毫没有衰朽或者枯萎的迹象,仍显得生命力旺盛。绕过它之后,我便来到弘治皇帝所下令建立的弘治碑之前。早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我就读过当年明月所写的《明朝那些事儿》。书中对明孝宗弘治皇帝的评价极高:他既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人。后来,我又陆陆续续地读过一些讲述“弘治中兴”那一段时期的史料。石碑上的原文早已显得模糊不清,但竖立在一旁的告示牌上清清楚楚地记录着辨识出来的碑文。碑文中,弘治皇帝不仅尊孔子为“天纵之圣”,还说“虽金元入主中国,纲常扫地之时,亦未尝或废”。这一句话点明的道理十分简单,却又十分重要。即便是统治过中原的非汉族政权,也就是俗称的“胡人”、“蛮夷”掌握天下的时候,也没有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化进行否定,甚至是摧毁。这是足以证明中华文化从未彻底断代、彻底变质过的一句话。与弘治碑相对的一座碑,则是弘治皇帝之父、明宪宗成化皇帝所下令建立的成化碑。在史书上,成化皇帝的口碑一向不好,历朝历代的大多数史官都斥他为昏君。不过,他在位初期同样下令修缮孔庙并立碑,且在碑文中提到“朕惟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无焉”。再往后,便是最为高大雄伟的洪武碑,以及与其相对的永乐碑。或许是由于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开国皇帝身份,从外表上看,他的子孙后代所下令建立的石碑都不如他下令建立的石碑高大。在距离洪武碑不远的地方,同样生长着一株尤为高大、挺拔笔直的柏树。它的树干笔直冲天,丝毫没有任何歪曲或者倾斜,和地面几乎形成标准的直角。它的树冠同样显得格外繁茂,也格外紧凑,从远方看上去,似乎有些像是皇冠的样子。包括我在内,好几位游客都忍不住为这一株柏树拍照。


位于明代石碑之后的,是用于藏书的奎文阁。分别建立于金代、元代等不同朝代的十三碑亭分布在它后方的大片空地之中。从表面上看,这十三座碑亭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别之处,样式和体积都大同小异。不过,我在它们之间发现一块造型十分奇特的、断掉的树根。这块树根不算太矮,也不算宽,虽然接近正圆形,却无法让一个成年人坐上去。它的顶端几乎没有多少毛刺,像是被电锯之类的工具干净利落地截断的。但是,它却没有被彻底清除。或许,这一代的管理者希望它有朝一日能够重生。毕竟,根据“先师手植桧”一处的记载,据说为孔子亲手栽种的那一株树木已经过多次枯荣。


相传为孔子讲学之处的杏坛位于通往大成殿的大路中央。大路的两侧分别是西庑和东庑,其中供奉着许多位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著名学者、文化大家的排位。西庑中的牌位有程颐、董仲舒、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陆九渊、陆秀夫、王守仁、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东庑中的牌位则有周敦颐、诸葛亮、韩愈、文天祥、方孝孺、黄宗羲等人。时至今日,这些伟大的先贤仍然在用他们创造出来、传承下去的东西影响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他们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知识,有的是思想,还有的是精神和气节。正是以他们为优秀代表的一代代中华儿女,构成从未彻底断代的中华文化,构成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


穿过大路,绕过杏坛,便是孔庙中的核心——大成殿。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帝王加给孔子的尊号,是“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这大成殿,便是因此得名。整座大殿不仅比之前的所有建筑都要更加庞大,建筑外形及其所散发出的气势更是恢弘,几乎可以与故宫中的大殿相媲美。大殿门口的广场前方设有香案和跪拜的垫子,广场一侧还有悬挂祈福签的木栏。不过,由于游客太少,几乎没有几个人到香案前方去跪拜。正殿中的陈设更是金碧辉煌。整整四大块匾额的边缘同时发出金光,位于中央的“万世师表”和“斯文在兹”无比醒目。帝王般的黄龙帐隐约遮挡住塑像的头顶和脸庞,香案前方排成拱形的七件金属器皿更是闪闪发光。我记得,曾经有一部电视剧里好像有过这样一句台词:武只能安邦一时,文却可治国万世。至少,这句话对孔子而言,再合适不过。无论时间经过多少年,无论这片土地上更换过多少个朝代,他始终被无数人尊崇,他的思想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有一次,我去崔叔的诊所看病时,曾经问过他一个问题:有人说,中国文化中的很多概念都是模糊的,比如说,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道”,都没有明确而清晰的定义,是这样吗?崔叔就对我说:这不是模糊。正是因为没有单一而固定的定义,“仁”、“义”、“道”等诸多概念才能够持续地自我丰富并发展下去。或许,这就是来自于两千多年前的源头的思想长河仍然能够汹涌奔流的原因。


对我而言,最后一个比较重要或者说给我一定启发的景点,是孔子家谱碑。和其他所有石碑一样,家谱碑表面的文字同样因为年代久远而难以直接辨认,只能通过一旁的告示牌来阅读。告示牌上清晰地标示出,孔氏家族前八代均为单传,直到第九代才有多个子孙。我记得,在介绍这件事的时候,一位年纪稍微有点大的导游用的是有些可惜的语气。不过,我注意到,在告示牌的下半部分里,第四十三代孙子被加上一个“中兴祖”的尊号。单从告示牌上面看,他获得这个尊号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子孙繁盛。我想,一个家族是如此,一个国家同样也是如此。我们的国家,目前仅仅已经废除强制一胎政策,尚未完全开放生育。特定的特殊时期被迫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不仅对我国的人口结构造成很不利的影响,更对好几代人当中大部分的思想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如果国家能够及时地调整人口政策,并实施和生育有关的相关福利配套设施,让多数天天喊着“生不起、养不起孩子”的人能够获得顺利地生养多个子女的条件,才能够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真正实现伟大复兴。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如果连人都没有,发展还有什么意义呢?


2021.3.4

你可能感兴趣的:(漫游孔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