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魔幻的一年。年初突然爆发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节奏,在年初,有近2亿“打工人”云办公,3亿学生“云上学”,“云经济”坐上“火箭”,如日中天。
各地的教育部门和学校想了很多办法保障在家的学生能够跟上正常的学习进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线上教学。通过钉钉、腾讯课堂等等平台,学校的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进行线上教学。短短几个月内,钉钉等平台的市值增长了一倍,这个时期进行了一场罕见规模的在线教育实战演练,由此触发人们对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的认知转变。这也让教育从业者和投资者看到了在线教育广阔的市场空间。
而早早布局在线教育市场的公司如猿辅导、作业帮、跟谁学等,也在2020年初加快融资和布局以期抢占市场。各类中小公司也试图踏足在线教育行业分一杯羹,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企业经营范围中包含"在线|线上|互联网"等关键词的在线教育企业注册新增223279家,平均每天新增610家,数据均创了十年新高。
疫情虽然作为催化剂加速了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行业的竞争。资本加持下的在线教育公司大举宣传,头部在线教育公司年亏损几十亿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虽然在广告宣传上的投入很大,但是在技术和内容上各家同质化严重,服务不到位,教师无证上岗,虚假宣传等等问题频出。甚至还出现了四家头部公司找到同一位演员演资深老师拍广告的笑话。
在线教育行业乱象频出,究竟什么方向才是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今天小编大胆的猜测一下。
1 /新技术的应用
我们都知道目前国家在大力推进5G技术的应用。不同于我们现在的4G技术,5G技术支持大规模的设备连接和大通量的数据传输。
可能有的人对于5G技术的了解更多的是下载电影更快,打游戏更快等等,但是5G技术能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5G技术与虚拟现实等技术的结合可能会极大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首先5G技术将来在人机交互领域可能是颠覆我们认知的,未来的终端设备可能是什么样的?我们现在的手机和电脑有复杂的电路板和处理器,但是未来的手机或者电脑可能只是一块屏幕,这样将计算复杂度高的图像渲染放在云端处理,大幅降低用户侧 CPU+GPU 的计算负载,而设备只负责接受信号然后转化为图像就可以了。
这样的话,那些现在受困于设备存储和处理问题而不能大面积推广的的大型应用就可以服务更多的人,你可以想象吗?今后20G乃至100G的游戏只是最小的游戏,因为你的电脑不再需要这么高的配置,你只需要一块屏幕,然后你家附近有一个5G基站就可以了。
当然,那时候肯定也不是拿着手柄或者鼠标来玩游戏了,VR设备在那时应该已经可以以轻量化方式和较低的成本被用户接纳。就像头号玩家里一样,戴上VR眼睛,穿上体感服,踩在布满感应器的万向跑步机上,你就可以进入另一个世界了。
那你可能会说,这不是游戏吗,和教育有什么关系呢?因为这些技术恰恰是在线教育最需要的,在线教学将接近线下“老师 -- 场景 -- 学生”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内容的影响力,比如对于传统经济类在线网课承载老师更多的肢体语言、影音元素等,甚至以全息影像的方式将知识生动而鲜明的传达给每一个学生,实现老师“立体化教学”。另外还可以利用高清教学音视频的实时传输,可穿戴设备如 VR/AR落地应用课堂场景,这些都能够帮助教师为学生打造“身临其境”的教学体验,从而使学生能够捕获更多自己喜欢的课堂细节,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一下,如果上化学课,可以直接看到分子碰撞反应的过程,而上生物课,可以作为一个小小人被放到细胞内,游览细胞内细胞器结构,就像进行一场有趣的冒险,实在无法想象我会多爱这样的课堂。
2 /个性化服务和分析
现在的在线教育全部都是双师大班课的模式进行服务,这样的模式是一位名师进行直播课教学,课后由一位辅导老师进行学生学习的跟进,答疑和反馈。这样的过程其实已经强于很多学校一锅烩的教学制度,初步具备了学习服务个性化的雏形。
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一名辅导老师带了太多的学生,导致对于每个学生学情掌握并没有那么准确,也很难产出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但有一个问题,每一个报名的学员,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是百万分之一,但是对于每个家庭和个人前途来说是100%,所以服务的问题也就成了影响在线教育长期稳定营收的最大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本质上还是成本问题,不可能通过大规模招老师来解决,况且老师的素质良莠不齐,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服务问题。
但是我们畅想一下,在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定好的算法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和他们进行沟通,为他们进行答疑,甚至还可以进行心理疏导和开发智力等工作。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这不还是新技术吗?和上一条有什么区别?
那区别大了,5G和VR技术以及AI技术本质上还是技术,技术是搭建一个盒子,但是盒子内的内容却是更重要的。说白了就是,这个技术的根本不是AI,而是心理学和教育学。
我们现在很多教育公司都设立了策略运营组和辅导运营组,就是为了给我们的学员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些运营工作人员往往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或者专业科目基础,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心理,了解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和不同分数段存在的学习问题。如果能够将这些人的知识进行数据库化,加上AI技术进行信息包装,那可能会出现以下场景。
学生点进了一个学习应用,然后先进行专业的心理测试和科目测试,然后由AI产出一份专业的分析报告,哪部分知识有哪些问题一目了然,紧接着训练计划就产出了,对应难度的题目会自动展示在你眼前,只要进阶打怪就好了,服务你的AI还会时不时鼓励你,当然如果他知道你性格不吃鼓励这一套还可能用激将法。
所以本质上是什么,是有足够多的心理学专家和教育学专家去支持这样的工作,也就是在线教育公司不光要投入技术,更要投入内容,内容和技术相互促进。
据我了解,很多平台为了更好地聚拢用户和改进产品,在直播后台对数据流量及在线学生数进行实时的监控,利用大数据自动细分用户,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和产品改进。首先,后台会根据用户对各类学习内容浏览的时间进行分析,判断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其次,向用户推荐其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利用公开课和免费文档资源吸引用户注意力。最后,根据用户在直播课中的流量监控进行分析,发现直播课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使产品服务用户而不是用户适应产品。但是距离真正的个性化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延长客户生命周期
据我了解,现在国内知名的在线教育品牌几乎全部主攻K12(既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育。这是中国教育的国情决定的,毕竟在中国没有什么是比孩子升学考上一所好大学更重要的了。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十分重要,我们看看早已经历过人才结构调整的欧美国家对于成人教育的重视。
成人教育开展得最早的是被誉为“世界教育之乡”的英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英国的成人教育现已形成6大办学格局:一是继续教育,二是终身教育,三是远距离教育,四是业余教育,五是网上教育,六是全日制大学的成人教育(招收大量的在职人员和30岁以上的成人大学生)。在英国,几乎每一所大学都特别重视成人教育,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约克大学、利慈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曼切斯特大学,等等,都有自己的继续教育学院,在校注册成人学生占全校学生数的一半左右。
美国也是成人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现有2300万人在参加成人教育的学习,比15年前增加了1000多万人。这是美国政府重视成人教育的结果。美国重视成人教育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①重视成人教育立法,已出台多个成人教育法案;②重视成人教育投资;③重视成人教育学术理论和学科体系建设;④重视成人教育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⑤重视组建学会的成人教育理论队伍和工作队伍。
而现在中国每年毕业数以千万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中国大学只教你知识不教你应用的传统让这些学生面对毕业择业时手足无措。所以你看像达内这样的IT教育机构,像中公这样的公考培训机构迅速崛起,还有拉勾教育这样的专门提供职业培训和跳槽培训的平台,最近几年也逐渐火热。
那对于现在的在线教育公司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知道,在中国一个人的学习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大学前的K12学习,这一阶段学习科目清晰,专注度高,基本没有自主选择学习方向的权利;一个是大学及研究生学习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可以选择具体的学习和研究方向,同时学有余力可以触及不同科目不同领域,但是基本上是学习专注度高但是实际应用程度低。第三阶段是毕业后的职业化阶段,这一阶段一方面要学习职业需要的技能和课程,另一方面很多人有职业化培训或者跳槽培训的需求,比如近些年大热的公考培训等等。
很多大牌在线教育公司目前产品线集中于K12阶段,是因为这一阶段中国人重视且方便批量化提供服务。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职业化教育也会崛起,这是必然的。因为我身边很多同学已经毕业后自学或者报班学习计算机进入了IT领域成为了码农。
那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个用户哪怕从一年级开始就在你的平台付费学习并且由于你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客户粘性很强,在你的平台持续学习了很长时间。等他进入了大学或者进入了职业,想继续进行专业化学习,他会选择哪个平台?一定是他熟悉的平台,反正我自己肯定是这样对吧。
那对平台来说呢?你有这个客户完整的客户档案,保留了他完整的学习记录,对客户的付费能力和认可度已经进行过验证。你只想为他提供十二年的服务吗?要是我我想服务他一辈子,毕竟重新培养新客户可难多了。
那这时候问题来了,客户和平台互相需要,就差一点,平台没有相应的板块,没有除了K12外其他的任何课程和培训。客户无奈要从茫茫机构中重新选择靠谱的机构,机构也失去了验证过付费能力和具有认可度的客户。
所以,如何打通K12和成人教育及职业教育中间的壁垒,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教育服务是每个平台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不得不说今天写的很虚,在现在大家都还铺广告引流量的浮躁市场环境中,让一个平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布局上面这些事情确实是不现实的。
但是我们看问题要尽量站在每十年一个尺度的周期上去看。毕竟十年前智能手机都还没广泛普及,如果有人告诉你十年后学生会在家盯着电视和手机就能学习,你可能会笑出来。
技术的更新迭代只能越来越快,新概念的不断提出也会创造更多的机会,而我们的思想也要跟上不是。借用大刘的一句话:
“更大可能是漠不关心。而漠不关心,比恐慌更可怕。根本不考虑以后那么长远的事儿,根本不做任何准备。这也是一个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