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待知识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也不知道是何缘由,我对待知识的敬畏之心开始根种;这也许是一直以来受外界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或许是自身因素的驱使。
阅读是广大读者与作家的精神食粮,而写文则是笔者自身一直不断追寻的一个理想信念。此时此刻,我不得不感叹一声:无知者无畏!何谓无知者无畏,大概就是:曾几何时,我们在受到身边一些热爱写文的优秀同志的影响下,一度幻想过长大以后啊,一定要当一名作家,做一名出版社编辑,然后奋笔疾书,写社会,写自然,写人生百态……
年少时的理想总是很丰满,奈何现实又如此骨感,就像正月夜里的一轮明月,探头仰望,似乎近在眼前,圆润又皎洁,而当我们低下头时,水中呈现出来的倒影,却不乏让人感觉既虚幻又遥远。时光荏苒,现在的我才恍然:“写作,那是一条看上去轻松自在,实则既不平凡,也不容易的艰苦道路”;甚至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成功的优秀作家在受到文坛与读者的公认与功成名就之前,没有吃过写作的苦!
下文,笔者将列举几个广大读者较为熟知的诗人作家,浅谈创作之不易。
1.
“以命搏文”阿乙
在日常充实的学习生活中,我依旧习惯性地在晚上12点之前上床睡觉,也习惯性地在睡前戴上耳机听一次有声书或者电台,昨晚也如此。正在纠结听什么的时候,手指划过《朗读者》第二季,里面一个独特的标题,吸引了我的注目:“即便是遭遇死神,也无法让我戒掉写作”,我好奇地点了进去,电台音频里播放着的是一位让人敬佩的作家“阿乙”的自白。
阿乙从小就有写作的梦想,长大后因为写作这个理想的招引,放弃理想的工作,专心从事写作;然而,写作要面对的现实终究还是现实,一方面是:从26岁一直投稿到36岁,在这十年间都没有得到什么回应;另一方面是: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在三十而立的年纪里,因一心写作,没车没房。他说:“只要心是靠近写作的,只要时间够久是一定能够写成的,即使是我写不出来,但我通过写作获得的幸福感,也是超越物质给我带来的愉悦”。
阿乙24小时写作,甚至有时做梦都在和小说中的人物对话,一间封闭的屋子,每天一日两餐靠面包和牛奶,只为安静地写作;不仅如此他还对文字极其较真,他说:只想写一部让人过目难忘的作品。
因为写作导致患病咳血住院,还做过肾脏手术,曾濒临死亡的边缘,也没有让他戒掉写作;在患病住院期间曾试图戒过写作三个月,后来还是忍不住打开电脑,手指放在键盘上时,内心所有为小说受过的罪都涌了上来。在病魔的折磨下,他竟服用激素,以获得更好的状态去完成这个工作《早上9点叫醒我》,他说:“非得完美地把它呈现出来,才感觉人生了无遗憾”。
在2008年到2018年,阿乙以每年出版一本小说或随笔的频率,这种圣徒式的写作,创造了写作的一个高峰,作品被翻译成十几种异国语言,而这一切都是他不要命的写作换来的。
电影《燃情岁月》中有一句台词,给我带来很深的感触:“人们的内心总是有一个声音,如果完全去按照这种声音作息,这个人不是疯了,就是成为传奇”。有时候疯狂和传奇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在阿乙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可贵且难得的品质:“生命,因写作差点遭遇死亡,生命却因写作而超越了死亡”。
这个世界上用生命在书写文字的人有很多,阿乙便是其中一个,不由得让人敬佩,感谢他们不懈的付出,感谢他们在用生命为文学世界书写不朽的传奇。
2.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曹雪芹《红楼梦》
这两句大意是:每个字看来都是鲜血凝成,十年的辛苦真不平常。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解读过《红楼梦》的人大都应该了解,清代曹雪芹在编写这部传世经典时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作者创作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引用文本中一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那便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代表作《红楼梦》里面的人物情感丰富,描写家族人物矛盾又各有特色,这不仅得益于作者构思的缜密,描写技巧的高超以及作者倾入感情之深厚。家道中落的曹雪芹曾写“我也曾金堂玉马,我也曾瓦灶绳床,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 褴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字字皆血泪,十年不寻常!身前身后漫评量,今世看,真真切切,虚虚幻幻,悲悲啼啼的千古文章。
正是因为作者在每个人物身上都倾注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所以才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使它成为了一部不朽的长篇杰作。
3.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送无可上人》
这两句大意是:两句诗花费了三年的工夫,反复思索才得到,写成后自己吟咏一番,不觉落下两行感慨的泪水!
贾岛以“苦吟诗人”著称,其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推敲”典故更为世人所知,在《疆李凝幽居》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本句大意是:在月光下,僧人敲着庙门,这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原诗是写作者访问朋友李凝的经过.“僧”指诗人贾岛自已。“敲”字用得很成功,不仅能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而且也可唤起读者的听觉感受,从而收到寓静于声,反宏环境幽静的艺术效果。据说,作者起初用“推”字,又想改为“敲”字,当时正骑着驴走在路上,只顾在驴背上做着手势斟酌到底用“推”还是用“敲”.不觉撞入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中。韩愈问明缘由,建议贾岛连用“敲”字,后人常用“推敲”表现反复斟酌,并启示人们创作时必须一丝不苛。
与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便是唐代诗人卢廷让的《苦吟》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吟诗时几经推敲,才选定一个合适的字眼,不知不觉间拈断了好些根胡须,夸张的情态描写,折射出诗人苦吟的艰苦思索。
4.
自虐式的写作道路
─ ─路遥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的巨作,在这部作品开笔前,路遥曾到黄帝陵庙里,双膝跪倒,上了一炷香说:老天爷怜悯我,让我把长篇写完,再倒下!在艰难的创作过程中,他的同学去看望他时,见到的是面色浮肿,身体虚脱的一副病态模样,仿佛身体和灵魂都在游走。
路遥的同事张艳茜在撰写的《平凡世界里的路遥》中谈到:1982年,路遥开始创作《平凡的世界》的准备工作,他给自己列了100多部的书单,那时没有网络,他为了收集资料,手动翻阅了10年间的《人民日报》等报刊。
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人物角色,深入人民生活。他笔下的人物,大都是来自生活的原型。1983年,他到陕北延河边的工地上打短工。后来,他为了写好孙少平的“矿工生活”,又先后去陕西省的铜川鸭口煤矿、陈家山煤矿体验生活,和矿工同吃同住,为他们递上烟,点燃火,一起坐在阳光下闲聊,他必须熟悉煤矿井下井上的情况,矿工生活的习惯,以及矿工经常用的一些语言。
正是因为路遥此番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跋山涉水体验人物情感,这样疯狂自虐式的写作态度,才造就了《平凡的世界》这部激励奋志,直抵人心的伟大巨著。
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大概就是对待知识最好的尊重。
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文人学者,诗人作家创作都来之不易,他们甘于在平凡中为创作而生,甚至为创作而死。我想,对于一个潜心文学创作的人来说,也许“书”,就是他们灵魂的高级伴侣,而“文字”,则是他们忠实的情感寄托。
近代学者林语堂在散文创作中喜欢倡导“抒情性灵”,情感真挚;我认为:“文以传情,词以达意”也为创作之一大境界,有时候,写作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所有的热爱都应不留余力。如果你心中有梦,笔中有趣,认为做这一件事是对的,并且有能力,那就放手去做吧!时光,从来不会辜负一个坚持认真执着,苦心潜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