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感受力

前几年,前单位,来了一位博士到我们幼儿园里,坐下观察孩子。一个女孩拿了一节小棒棒,说,「阿姨,假装我拿了一个笛子,你是我的小狗,我拿着这个笛子,我一吹笛子你就跟着我来。」

这是一个4岁的孩子,她已经会用想象的、会用自己读到的绘本以及看到的生活中的经验来去对这个信息进行加工以后,看到一个阿姨她觉得这个阿姨能够配合她这个游戏。

首先,这个孩子对这个阿姨的感受是这个阿姨是善良的,阿姨的身上散发着一种可以被这个孩子利用的、跟孩子能够融合在一起的信息,孩子才能去找她。如果一个满脸凶凶的硬邦邦的一个人坐在那个地方,孩子是不会去找她的,对不对?这是孩子的感受力。

那一个正常的孩子,他就能感受到一个人身上的这种信息,这种信息完全不是用语言说出来的,也不是用语言解码的,也不是用绘画解码的,是完全他用他全身的每一个细胞、眼睛、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去感受到的。这个感受你是无法用语言去表达的,对不对?

然后这位博士就朝这个孩子说,「宝贝儿,你拿的是一个木棒,它不是笛子,它吹不出声音。」

然后女孩又说了一遍,「阿姨,假装我拿的是一个笛子,我一吹,你就跟着我来,因为你是我的小狗。」

这位博士又纠正了一遍,「你拿的是木棍,吹不出声音。」结果这个女孩就愣到这儿了。

这位博士的信念是知识型的,对不对?就是说,她要执着地给孩子建立正确的知识概念,就是你拿的是棍子,不是笛子,你不能错乱地把这个棍子当笛子。而儿童呢,她对世界的解码是她可以用一个东西去想象成另外一个东西,这个木棍既是木棍又是她心念中曾经见过的可以发出响声的笛子,对不对?这是童话的世界嘛。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的感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