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生最大的“污点”是什么?为什么儒家几千年一直在拼命辩解(非本人观点,来自网络)

春秋晚期百家兴起,每家都在想尽办法传播自己的学说,统治者也晕乎乎的,今天听这个吹,明天听那个吹,也不知道该相信谁。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就得把竞争对手排挤出去才行,在这种生存压力之下,所以,各种学术派别之间的争斗变得非常激烈。

孔子的儒家在鲁国有很大的影响力,这里是他的大本营,然而少正卯的出现却给他带来了严重打击。所以,孔子一生中的最大“污点”就是遇到了少正卯。

少正卯,鲁国大夫,著名学者。少正卯以能言善辩著名,他也公开收徒讲学,他不玩文人那些扭扭捏捏的腔调,说话很务实,比较贴近老百姓,所以他的学说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很快抢了孔子的风头,在鲁国成为明星级的人物。最后,甚至传说孔子手下的弟子们,除了颜回,都跑少正卯那边听课去了。

但随后他就做了一件震惊全鲁国的事:在上任仅仅七天以后,孔子让人抓住少正卯,就地正法,杀死在鲁国的东观之下,这样还不解恨,又暴尸三日,跟惩罚罪大恶极的暴徒一样。

所以在后世的历史中,对于这件事一直有非常大的争议,不明白孔子这样做是为什么。另一个论据是说,以孔子当时的身份,还不至于到只手遮天的地步,要杀少正卯还做不到。另外还有人认为,孔子处处倡导“仁义”,杀少正卯违背他自己的学说,因此不可能。但出于维护传统礼节的目的杀人,孔子也不是第一次干了,早在诛卯事件之前几年就有过一次。

孔子当时是鲁国的傧相,他当即提出,齐国的这些音乐舞蹈不合周礼,越礼者当死。但反过来,儒家学者们竭力想要证明孔子没有杀少正卯,这样反而说明,如果诛卯事件是真的,那确实不太光彩,儒家学者们自己也心知肚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孔子一生最大的“污点”是什么?为什么儒家几千年一直在拼命辩解(非本人观点,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