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9

近日,安徽合肥29岁母亲携子女跳楼身亡的事件又开始让全网议论纷纷,有谴责渣男丈夫家暴不作为的,有质疑离婚冷静期是否合理的,有可惜那两个刚开始绽放的小生命的。

近年来,类似跳楼自杀事件屡屡见诸媒体端:有学生不堪压力走上绝路,有中年不能面对生活重负放弃生命,有老人无法忍受年老的无奈选择结束……

从青年到暮年,总有人为解不开的生命难题付出代价,而活着的则大都自嘲苟且偷生。

问其原因,一个个瞠目结舌,也说不出所以然,由不得人不思考:一路走来,人的心理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每个阶段的挑战和自我发展?

类似的问题,似乎都与自我的成长有关,都隐藏在“人的发展”这个难题背后。尽管我们时刻都切身体会着,却仍然很难参透。

著名心理咨询师陈海贤教授在《了不起的我》中,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这个仿佛“斯芬克斯”之谜的问题。

在这本剖析自我发展的心理书籍中,作者指出,自我发展不只是外在的,同时也是心理的。每个人生阶段,都面临着特定的人生发展课题。

这些课题,既是生理规律,也是社会规律,更是心理发展的规律。可以说,特定的人生阶段和相应的人生课题是自我发展的背景和前提。

青春期(15~25岁):这个时期是从孩子到成人的过渡期,是对身份认同的阶段。一方面觉得自己是成人了,开始参与社会,另一方面其实对社会一无所知。

这阶段人的共同点是容易活在别人的目光和评价里。认不清自己是谁,是“别人家的孩子”还是“叛逆青年”,都需要从别人的评价中拼凑出自我形象和概念,基本上无法建立起自我身份的认同。

这一阶段的年轻人如果能遇到一位人生榜样和志同道合的群体,会对自我负责和容纳矛盾的身份认同起到决定性作用。

这是自我发展的迷茫期。

成年期(25~35岁):这一阶段人已开始结婚生子,已经建立起了身份的认同,开始进入建立亲密关系和职业认同阶段。

走入婚姻是我们建立亲密感的主要方式,也是自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生活里不再只有一个人,亲密感能让自己最脆弱的部分被接纳、被认同,互相弥补自我的缺陷,感受生命的美好。

这个阶段的人大都已工作稳定,即建立起了职业认同感,愿意接受工作背后的所有关系,认定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甘心为之努力和付出。

这是人生中最辉煌、也是自我发展最快速的阶段。

中年期(35~60岁):这是被很多人称为惊涛骇浪的阶段,开始面对生活的发难:身体开始衰老,孩子叛逆,亲人相继离世。同时也是在养育后代、培养新人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可能性的阶段。

人到中年,经过几十年的磨练,成熟、有阅历经验,也更有创造力。不再在意他人的评价,也不再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更多地是遵循内心的需求来决定自己的生活。

这是自我发展的焦虑期,需要克服中年期的发展障碍、走出中年危机。

老年期(60岁以后):进入这个阶段的人,大都有着“看穿了”“活透了”的清醒和豁达,彻底放下了过去的执念,开始了对生命的敬畏,是能够无条件接受自己唯一的生命周期。

无论一生是否顺遂,经历过哪些痛苦和快乐,都把它作为一段独特的经历接纳过来。就像退休后许多老人撰写回忆录,记录自己曾经走过的路,无论经历过什么,都成为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到了这个阶段,仿佛突然明白了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拥有不同过往的满足。豁达、通透、温厚等美好的词语往往在这个阶段的人身上体现。

这是生命的整合期,也是自我发展的接纳时期。

作者认为,每个特定的人生阶段,都有要面对的特定的矛盾。正是这些不断涌现的矛盾,构成了生活永恒的张力,推动着人们在对以前自我的不断否定中,逐渐实现自我发展。

如果看不透人生课题的本质,不能掌握人生阶段的底层规律,不能完成对这些矛盾的适应,悲剧也许还会发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