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轮下》赫尔曼·黑塞——摘录与所思(一)

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老先生曾在《文心》里讲过这样一个观点,读书的摘录,不仅要把词句段落摘抄下来,还要标注自己的理解与所思所感。

自那之后,相比之前,我的摘录笔记多了生机,就像生命体的一呼一吸,过去读文章时的我在与作者对话,后来翻看回忆的我看着“我”与作者的对话又会因为时间境遇与阅历的不同而有了新的想法,在笔记旁加上新笔记,三人会谈,幸甚至哉。


父亲有点抱怨这样浪费灯油,但其实是满怀喜悦地看着孩子这样认真的。

读到这句时竟然感到一丝温馨。从细节之处刻画了主角父亲的形象,很真实的感觉。跨越时间区域文化语言等等等等,让我看到了一个在不算偏远的中国农村自己一个人照顾孩子,普通的小聪明,普通的愚昧,但是只要看到孩子在努力学习,就满心欢喜的父亲。父亲赚钱不易,心疼买练习册和找人辅导孩子的钱,看着孩子懂很多自己这辈子都不会理解的知识,却是一天辛劳之后最大的开心。

“当然要有节度。一星期散步一两次是很有必要的,这对学习非常有帮助。天气好的话,带一本书到城外去也不错——你会发现在外面新鲜空气中,记忆力特别好。总之,要抬起头来,神清气爽才好。”

汉斯老师的一段话,成功的让汉斯在散步的时候也手捧着书。回忆高考之前的事,在我的学校确实有一些老师很鼓励学生这样做,如果真的有人这样做了,老师立刻把其作为榜样,同学把其尊为学霸。不同地方做法不同,可能会存在不鼓励这样做的学校,但是前有衡水,后不缺效仿者。

科学家总是为了新瓶而忘了陈酒,而艺术家们总是不在乎固执于无数表面的错误,来安慰、讨好许多人。

记录这句话的原因不需要那么多句来解释,只一句:看不懂,望赐教。

自古以来,批判与创造,科学与艺术,就是不分胜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前者常常是正确的,但对人却一点益处也没有。而后者则不断地散播信仰、爱、安慰与永恒的种子,不断地盘据着优良的地盘。因为生比死更强,信仰是胜过怀疑的。

同上一句一样,也不是太懂但字面意思到还可以理解,不过举不出身边的例子也说不出自己所感,是那种“看起来就很厉害”的句子。

因为考试的不安和成功的喜悦而暂时隐藏了的野心现在又重新抬头了,他没有逃避。同时,在过去几个月中经常感受到的感情又再一次在他脑海中浮动——那不是痛苦,而是急欲成功的欲望,他脉搏激跳,情绪紧张。在这过后头当然会疼,但是在那微妙的热度持续下去之间,读书和用功像暴风雨般前进。

虽然和汉斯有所不同,但相同之处是:头疼也困扰过我。频繁熬夜日均睡眠在五个小时以下、肩胛疼颈椎疼腰椎疼、用脑过度等都是我要格外小心避开的——都会引起头疼。

有一段时间头疼起来就开始自我怀疑——是不是我心理出现了问题,才引起生理上出现变化。还有过再可怕一点的宿命论,我的智商和体力只能维持我这个程度的学习,再深一点多一点,一切都会阻止我,我根本就什么也做不到。

后来为了跟上喜欢的好看的人的步伐,每天睡眠时间在3~5个小时也没觉得辛苦没觉得累,后来爱情故事无果,倒是解了我消极的宿命论猜想。如果是心理压力或者是其他自己也感觉不出来的问题,找到一个靠谱的心理咨询师事半功倍。

至于批判什么的,不知如何开口。说整体的氛围?父亲不理解?老师们温柔的高压?同学们的孤立?汉斯自己的选择?说起来谁都不完美,也都有不难理解的原因。更何况完美本身就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种。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轮下》赫尔曼·黑塞——摘录与所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