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生的意义》

最近看了胡适的《人生有何意义》这本书,本以为整本书都会以此人类终极问题展开论述,也正是担心如此生涩和深奥,所以才迟迟不敢打开此书。谁知一翻开,却是另一番境界。

这本书,也在一开头,就把“人生的意义“给阐述了个清楚:它的意义在于,我们如何看待人生,如何运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去创造。

也就是说,人生的意义是怎样,取决于我们自己。

人生如戏,那就用认认真真的态度,去做得像模像样,别搞得不上不下,跑个龙套。真正的高手,在于将这样宏大宽广的问题,用精炼简单的几句话说清楚。我们自身的所为,就是人生本来的意义而已。与其耗费时间纠结人生的意义何在,不如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自己的修养。古人常道:“修身、治国、平天下。”

修身和修养,前者是过程,而后者是结果。只有通过修身的不断努力,才能不断提升自身修养。这样的境界看似离我们平头百姓很遥远,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把自己训练、培养、教育成器,最起码符合人生的标准,也就有了实现人生意义的能力基础。那么,什么是人生的标准?在作者看来有两个方面:

消极的方面,就是不要做恶,不要害人,要懂得自己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要有自我认知,做这件事,会对别人有什么影响,再小的事,都可能有深远的影响;

积极的方面,要为所处的社会做一点贡献,增加一些好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好话影响无数人,坏话同样影响深远,这是我们都知道的道理。

我想,这些道理,简单到甚至觉得让人乏味。不会当回事,不会去深入思考,于是就始终在充满纷乱繁杂的世界中寻找、思考。这本没有什么,我们所处的世界正是在“表现+干扰”下呈现的,有些道理,有些意义,原本就是很简单的。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想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带着穷其一生的壮志豪情,岁月积累之后,却发现它一直在我们攥紧的拳头里。我曾想,人生的意义,或许只是要我们努力活过的这个过程而已。现在,在这本书里,我也似乎找到了这样的答案。王安石的诗《梦》也道出,即便是梦,也要梦个像样的。

梦即如此,何况人生呢?

书中,只用三两句,便道出了真正的人生意义,而等到读完之后,才发现,胡适表面上以第一篇文章的名字给此书命名,可读到后在,这又哪里是在说其它的,他从不同的维度上,都在为我们阐述,人,生而为人,是一个怎样的道理啊。

书的最后,谈到了科学的态度,要撇开成见,搁下感情,只认事实和证据。我一下子明白,原来人生的道理,不是在于你懂了这个道理,而是通过践行这个道理,你能明白多少个道理,通过举一反三后得到知识的快乐,正所谓那句胡适先生的那句:“管它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当然,胡适也不是个愿意给我们说教的人,他只要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浅显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如何做到,又是难上加难的。在这本书,他教会我们一个独立的方法,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作者说,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就是最好的方法,客观独立地看待世间万物,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事。没有证据,只可悬而不断,证据不够,只能假设,不可武断,须等到证实之后,才可下定论。

说到这里,也是动情之处,他不想成为牵着读者鼻子走的人,而是想让我们不受别人蛊惑的人。“疑而后信,考而后信”。

看到这里时,我又想起互联网方法论的老师李善友反复在自己的互联网课程里说过的一句话:“要记住,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当初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充满疑惑:“既然是错的,为何还要讲给我们听呢?”今天读了这本书,才算通透地明白其中含义——他那是叫我们都求证他的话,而不是只是傻傻地听他说,而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啊。

说回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想来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别人也无从解答。你能做的,就是认真留意和思考那些看起来“浅显”的道理,用修身的态度,保持独立思考,为自己和周围的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