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翡翠的棉,其实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翡翠里呈团状、纤维状或者片状的,像云雾一样的内含物。一般情况下,大家在挑选翡翠的时候都会要求无棉无裂,因为在我们的认知下,翡翠的棉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翡翠的观赏性,从而降低翡翠的价值。但是,有一种翡翠的棉,它却能让翡翠更加美丽,身价倍增,宛如冬日里漫天纷飞的雪花,将平常的景色变得更为灵动,这种棉就是我们所说的雪花棉。
雪花棉的逆袭完全是出自“风雪夜归人”——那个"100块买回来的废料,成品最后卖出360万"的作品。可要说这作品诞生前后的故事细节,却鲜为人知。
在成为巨作之前,这仅仅是一块被行内视为废料的翡翠,它底子类似死黑,仅稍透微缘,且布满片片点点的棉。在行内人眼中,它是不列等的低档货,因此人们对它不屑一顾,谁也不知道它将要与大师结缘。
从被商家遗弃的废料到拍卖出天价的结局,这中间化腐朽为神奇的人,就是一个农民出身的玉雕大师——杨树明。在云南,杨树明是被亚洲珠宝联合会授予"中国玉雕大师"美誉的第一人,他的玉雕作品屡次斩获各类金奖并被众多海内外藏家收藏。
杨树明某天在闲逛时,看到一个商家在处理这种边角料,就花100元买了一块回来。这块玉料本身的种水并不好,还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小斑点和杂质,业内称为"米芯子"和"绵"。反正,就是很一般,估计很多人都看不上的废料。
可是,为什么他偏偏就选了这一块呢?我们只能说,大概是第六感吧!或者说,玉是有神性的,它注定要与具有慧眼和灵性的知音结下不解之缘。
这块料子买回来之后,被胡乱闲置了一年。某天,杨树明想到唐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一句时忽然来了灵感。于是手起刀落,对着这块料子就雕琢起来。
经过近两年时间对这块料子的惊巧雕刻,杨树明将料子原本的杂质变成了天空中飘扬的风雪,同时根据料子的色彩差异,更是巧妙的将“树”“带着斗笠的老人”“山体”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众多翡翠爱好者面前,这个已经雕刻完整的翡翠把唐诗里的意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后来,一个朋友花2万元入手了这件作品。这块原本100元的废料完成了第一次涨200倍的华丽蜕变。
再后来,这件作品在香港拍卖行被一位富商以360万元的价格收藏。从100到3600000,这块废料就这样涨了36000倍!
这大概是翡翠玉石行业内价值上涨最大的传奇,没有之一。
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中国人对翡翠加工制造有独特的经验,匠人们最擅长利用翡翠原料本身的特点,无论美丑,使之发挥到极致,最终升华为玉雕臻品。
点评
风雪夜归人,这是杨树明的一件神作,美真的既是客观的,又是可以主动创造的,源自内心的动能可以把一件平淡无奇的东西变的美丽无比,或者,也许只要找到了合适的存在方式,任何事物都是美的吧……度娘提供的这件资料:“风雪夜归人” 作品材质为油青翡翠,因棉点多透度受限。作者在一个翡翠毛料公司仓库的墙角落里发现的,是一块大毛料的盖子。别人认为没有用。作者认为底的感觉不错,只是棉多了。买下后,通过一年多的反复思考,化腐朽为神奇,巧用棉点。后来处理棉点的方法为“镂空法”作者却大胆创新,用棉点制作成腼腆的风雪,把唐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此件作品缔造了一段变废为宝,从100元到300万元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