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家可归” 的艺术

      有缘人你好,我是来自某医科大学的一名毕业生,大学期间接触了艺术类教育期刊的编辑工作。反思了学校生活中娱乐活动的缺乏,提供给大家的机会很少,繁重的课业之余需要进一步的思想提升,因此产出了这篇演讲稿。为时代发声,为青春代言!愿母校越来越好。

      大家好,我是……,来自……,很荣幸也很感谢同学和老师们能够给我这次机会站在这里针对两会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切入正题之前,我想问问同学们平时是不是会比较喜欢看舞蹈、合唱或者话剧之类的演出?可惜了,今天我没有准备一些视频。大家知不知道我们学校有没有艺术场馆呢?可能有些同学心里在犯嘀咕了:难道我们学校还有隐藏着的神秘宝地?其实是没有的。这让我不禁好奇大家平时都是在哪里看演出的呢?大学生活动中心!那大学生活动中心是艺术的“家”吗?

大学生活动中心(简称大活),大家还记得每学期初的年级大会和考试前的动员大会是在哪里开的?大活;志愿者培训一般在哪里展开?大活;各种讲座、比赛、演出……甚至是大艺团各艺术团体平时的训练也是在大活中进行,大活的多功能性果然名不虚传。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前面抛了那么多砖,由此要引出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指挥家于海在两会上提出的观点:“加大高校文化艺术场馆建设力度”,相信会有很多同学质疑:“我们是医学院校,况且学校占地面积并不大,真的有建艺术场馆的必要吗?”那么,请看我们学校那幢宏伟霸气的体育馆,当然这也说明了教育部门和学校对于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重视。

于海委员在两会上也指出:目前,我国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改善,高校都建设了较高水准的体育场馆。相比之下,由于长期以来《高校建设标准》没有专门就文化艺术场馆建设提出要求,高校文化艺术场馆设施严重不足。目前,高校现有的艺术场馆主要是用于专业艺术人才培养的小型的音乐厅和剧场,只能满足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教育教学需要,且场馆面积有限,无法满足广大非艺术类专业普通学生的需求。

虽然大家会觉得我这么一个没有艺术气质和形象的人站在这里说这些会不会不太合适,但是,还不允许人家有一颗热爱艺术的心吗?在高考结束的暑假,我闲来无事就设想着未来大学生活的画面:漫步在校园复古的建筑之间,耳边时而传来或悠扬或激昂的钢琴曲,在慵懒的午后躲进艺术馆欣赏名师画作或是一场话剧表演,在艺术中细细品味人生。为了保持一名文艺青年的基本素养,我是不会承认这么想略显矫情的。

然而,似乎是冥冥之中注定了我与艺术将会有一段不解之缘,大一入学后接触最多的便是话剧和艺术教育简刊的责编,忙而又快乐着,因为热爱,所以值得。不敢说艺术将我带到了更高的境地,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艺术,我更加热爱生活,更积极,更乐观。这么说大家会不会觉得很玄乎?那就去体验一下吧。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高雅艺术进校园”吧?“高雅艺术进校园”是2005年以来实施开展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以“走进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为主题,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说白了,就是将高水平的艺术类演出带入高校,将艺术展现给大学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校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是哪场演出?就是在病免考试的前一个周末,相隔十年,中央民族乐团再次来到南京医科大学,带来主题为“国风绕梁”的民乐视听盛宴。然而,可惜的是,如此艺术气息浓厚的演出竟是在体育馆中展现的,那时的我们不觉有任何违和感地看完了整场演出并且被深深震撼。

由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开展了10年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问卷调查显示,高校和演出团体反馈的一个最为集中的问题,就是高校没有相应的艺术场地,或已有的场馆条件不够,很多送进校园的剧目无法在高校演出,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

现在请大家将视角转向国外,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普遍高度重视高校文化艺术场馆的建设,将其视为学生的精神家园。一些知名大学都建有能够满足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各类专门的文化艺术场馆,如:斯坦福大学有一流的音乐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IUC等一流大学有完全社会化的专业校园剧场,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演出;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更是与阿尔伯特音乐厅、阿尔伯特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为伴。国外一流大学都将艺术场馆、艺术教育作为大学办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充分利用这些场馆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和文化艺术活动,培养人才、滋养大学文化。

相信在坐的各位大家都曾被冠以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这一重大使命的我们更需要不断完善自己,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艺术观。举一个并不是很恰当的例子,艺术好比信仰,很多人都说这是一个缺少信仰的时代,正如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缺失了一份艺术气质;其实,我们不缺信仰,只是缺少选择;我们不缺艺术气质,只是缺少接触的机会。

当同学们放下手中的书本,走出图书馆,聆听艺术馆内的钢琴曲以缓解疲惫;当同学们关掉游戏,走出宿舍,观摩艺术馆内的绘画作品以陶冶情操;当小情侣们手牵着手,走近艺术馆,欣赏一场震撼人心、直戳人性的话剧,此时两人的情投意合将升华至灵魂的高度。我相信,“无家可归”的艺术终将会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家,也许不是现在,但会是在不久的将来。

谢谢各位的聆听,我的演讲结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家可归” 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