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和蠢材之间只差一个懒惰

今年遇上超长寒假,两个侄儿都住在我家,辅导作业的任务自然落到了我身上。虽然我之前教过的学生不少,但是真正辅导起自家孩子还是忍不住分分钟想要暴走。

网课开课前,寒假作业不算多。一切看起来还算平静。等网课一开始,家里天天鸡飞狗跳。两个侄儿一个十三岁,一个九岁,两人年龄差虽然很大,但学起习来都极为不认真。上网课的时候不停开小差做小动作,走神,聊天,玩平板……写作业时要么拖拖拉拉不愿意写,要么敷衍了事抄答案。问题和毛病太多太多,我开始了严厉的整治,作业限时,完不成加倍罚写,字迹不工整打印练字帖,网课不认真听赠送试卷。总之在不打孩子的基础上,坚持越不认真作业越多的原则。反之,只要认真完成,就可以开始阅读、游戏、看电影或者自由活动。

在改变之初是最痛苦的,孩子的坏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了,突然遇到惩罚,开始各种哭闹,各种谈判。但是原则就是原则,完不成当天的作业就不能吃饭睡觉。当我觉得一切正在扭转的时候,最大的阻力出现了。奶奶开始各种改规则,各种妥协,各种求情。而我严厉管教孩子的时候,她似乎就觉得我在故意使些颜色给她看。家里一旦有了妥协的大人,原则在孩子眼里就不再是原则了。结果可想而知,两个孩子反反复复,坏习惯一个没有改掉。

所有孩子学习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家庭。老师的引导很重要,但是家长的引导更重要。

家长关于孩子的学习问题问的最多的就是:“我家孩子也不傻,但是怎么就是学习成绩不好呢?”每天听到这句话我都觉得无奈。是谁说学习好坏和聪明不聪明有关?为什么不想想努力不努力呢?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但是在老师的眼里,大体上就分两类:听话的与不听话的,勤奋的与懒惰的。教学那么多年,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就是真正的天才凤毛麟角,大多数孩子智力水平都是差不多的。真正决定孩子成绩高低的因素是根本不是天资,而是勤奋。小学阶段的学习根本没有什么捷径,就是反复记忆反复练习,顶多就是学习的方法不同而已。真正让孩子成绩分化的是认真。

以小学教育为例。同样一个知识点,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时,A同学集中精力听讲,B同学各种开小差做小动作。课后出来相关的练习题,你猜谁会做,谁不会?然后下课了,面对相同的课后练习,A同学认真完成,仔细复习,举一反三,B同学抄抄答案,一知半解,到考试的时候,你猜哪个考得好呢?而这到底和脑袋灵不灵光有没有直接关系呢?

大多数孩子就是这样积懒成笨的。有的家长会说,我孩子三年级之前成绩一直很好,为什么三年级之后就不好了呢?我会建议这些家长去打听一下三年级之前哪个孩子的成绩明显不好。一二年级的内容普遍简单又少,孩子们就算偷懒也能应付。但是到了三年级以后,懒惰的孩子就会明显被筛下来。如果这个时候不努力的话,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可能又有些家长会说我们当年小学也是随便上上,没怎么认真,现在也不是好好的?如果是想回想二三十年前,那就应该好好想想那时的整体的教育环境,想想那时你的同学王二丫和李大娃大家都是放了学就去撒野的孩子。现在呢?你能把自己的孩子扔回二三十年前吗?如果不能,就给孩子培养好学习的习惯。不然积懒成笨的孩子,会越来越举步维艰。这不仅关乎到学习。

好习惯的培养落实到家庭就是不要过度溺爱孩子,该做的事情一个要让孩子独立完成,尽早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很必要的。我的两个侄儿从小都是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家庭条件虽然不算太好,但从小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大侄儿十三岁了还不会自己系鞋带,小侄儿九岁了连鸡蛋壳都不会自己剥。可是,到学习的时候,谁能帮得了他们呢?溺爱呵护了他们那么多年的奶奶也只能坐在一旁干着急罢了。

而奶奶将孩子们的懒惰归结为天性。所以,你还讲什么呢?想要孩子改变,家长必须率先做出改变。否则一切都是无用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才和蠢材之间只差一个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