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敏而好古。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孔子有时会讲普通话:读《诗经》,读《尚书》,举行典礼时,都会讲普通话。

雅言:就是普通话。这句话就是说孔子对于《诗经》、《尚书》、典礼的重视。

樊登老师说,如果当众说方言的话,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但是现在这个时代,方言貌似已经成为一种优势了,会说方言、普通话又能讲很好的人,真的很吃香啊。

但是,正式场合,还是普通话更为庄重和严谨。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回答不上来。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学习起来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连自己正在老去也不知道……之类的话?”

发愤忘食,是指努力;乐以忘忧,是指快乐;不知老之将至,是指心流。而“心流”,也只有在努力且快乐的情境下,才会产生的。

你怎样介绍自己,就代表着自己内心的自信程度。

一个人如果注重头衔、身份的介绍,介绍的越多,就越表示这个人内心的焦虑、不安、巨大的压力,因为这样介绍的都是自己外在的位置,都是自己的身份性自我,越强调身份性自我,压力就会越大,因为这是潜意识要让自己配得上自己的身份性。

让自己能够轻松愉快的介绍方法:我是一个正直的人,我是一个诚实的人、有爱心的人……这就是本质性自我的介绍方法。

所以,一个人如果经常能够回归到“本质性”自我的时候,去看到自己人生的特点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发现自己很轻松,很愉快,内心很又力量。这就叫做回到价值观,人就有力量。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压力大,就是太过于关注自己的外在身份。但如果我们能够回归到自己的生命特性,而非外在身份,我们就能够变得轻松、愉快且做事有章法。

所以,这段话也提醒到了我,人生蓝图的设计。我要做的,到底是一件事,还是一类人?其实这也就是,往后余生,我要通过什么,来创造出生命的价值。这也是我2021年,要确定的一个发展目标吧!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我只是个喜欢读书且勤奋地追求知识的人。”

世人总是喜欢给人“封圣”,类似于天才、天赋之类的与生俱来的优势等。而我们喜欢把别人的长处归咎于“天赋”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给我们不去行动带来了理由和借口。

人最怕的,就是“认知失调”。就好比,同样是学钢琴,偶像就是莫扎特,但总是不及莫扎特,就会心生懊恼,但如果你劝他去努力啊,但他还不愿努力,所以他便说,无法学习莫扎特,因为他是天才,而我只是普通人。一旦给莫扎特贴上了“天才”的标签,自己就找到了放松和不努力的理由。但整个过程中,除了解放了自己,并未给其他人带来任何好处,莫扎特也从未认为自己是一个天才。

而孔子,也从未觉得自己是圣人!只是别人希望他是圣人,这样自己就有了不努力,努力也达不到的理由。

所以,我们要相信,孔子能够做到的事情,我们也能够做到。

孔子在这里就是在跟学生们讲解,我并不是什么圣人,我也不是生下来什么都知道的,我也是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啊。

推荐《刻意练习》这本书,这本书破除了所有天才的神话!

这句话也让我想到了“君子不器”,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永远不要给自己贴标签。希望你所有的放弃,都是因为不喜欢,不需要,而不是我做不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07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敏而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