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在松果平台对有困扰的朋友进行倾听,效果还可以,是完全按照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的只倾听,不建议模式进行的,不过隐约感觉在中国,更多的提问者喜欢带着“怎么办”这个字眼,他们很希望找到答案,得到建议吗?他们提出“怎么办”的时候是很困惑的吗?他们困惑时的需要是什么?是支持吗?
那么,作为倾听者,如何把我们对他们需要的支持做到位?持续倾听?还是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对方进行思考,提出请求?
昨天听了李夏老师关于非暴力沟通的微课,对我倾听他人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所以记录下来:
微友提问——请问李老师:如何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自己的老公 进行沟通?例如下班后在家中,不要总拿着手机,因为孩子在学习,要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的学习的氛围?每次我们沟通都不愉快或者生气,因为他说孩子学习是孩子个人的事情。谢谢!
李夏老师的回答:
那我自己的感悟哈,或者我自己的一个想法呢,是这样子,就是说,我们在去和对方开启沟通之前呢,我们首先需要先了解,自己在这个事情上要和对方沟通的时候,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是什么,比如说啊,如果是我的话,我看到下班以后,老公拿着手机在玩儿,孩子在学习,我期待去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的氛围,那如果说我带着这样的一个期待,然后带着对对方的评判说那个,我觉得你,我就心里去想哈你,你这样看手机,你就是不负责任,或者说,你这样看手机就是不好的一个行为,你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然后孩子会从你身上去学到不好的习惯,当我们头脑里有这样的评判的时候,我们去跟对方沟通的时候呢,就会带着这种评判去,然后很容易去带着这种愤怒或者说不开心的情绪去跟对方沟通,然后对方感受到我们是想要去命令对方去改变,然后去满足我们的期待的时候,他可能不太愿意去受到这样的命令,马上就会启动他的这个自动化反应模式,比如他就会跟你吵架,或者说他就不理你了。
那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是什么样呢?当我们看到对方在看手机,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呢,有可能我们会感到担心,或者感到这个生气,或者说觉得不满意,不高兴还是什么呢?
在寻找感受之前呢,我们需要先去看到我们对对方的这个评判到底是什么,那每一个评判背后呢,都是有感受有需要的。那我们把这个评判首先去看到,我们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然后去看到我们的评判。然后呢,每一个评判背后,比如说觉得对方不负责任,那这个评判背后我们的感受是什么呢?担心?然后我们的需要有可能是什么呢,可能是这个融入,可能是希望得到对方的体贴?
那这个过程呢,就是在进行一个自我同理的过程,当我们找到了自己的感受,找到了自己的需要之后,那我们看到这些之后呢,我们就会首先平静下来,然后呢,我们再去跟对方去进行沟通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自己在内心安静的状态下去倾听一下,或者去了解一下对方看手机这个行为,他可能有什么感受,有什么需要,他为什么会选择下班以后在家里看手机呢,也许他看手机当时的感受呢,是觉得平静,然后他希望说能够得到放松,得到休息?
可能我们就可以去跟对方去开启沟通,然后可以去同理对方啊:老公,我看到你下班儿以后就在家里看手机,看了两个小时了,我们表达我们的观察,你是不是有点儿累了?然后你是不是希望休息一下,放松一下?
我们也可以去向对方诚实表达自己:老公,我看到你在看手机,我心里有点儿着急,挺担心的,因为孩子在那里写作业,我特别看重咱们家庭的一个氛围,支持到孩子的学习。这就是我们在表达我们自己的需要,或者我们自己的愿望。
然后呢,你可以去问问对方有没有什么好的策略或者方法,能够去尽可能的既能让对方也休息到的同时,也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的氛围,去支持到孩子的学习,也可以说,就是告诉对方去提一个自己的请求,问对方说,你看能不能就是孩子学习的时候,你在他旁边看看书,哪怕你是假装在看书,这样也能让孩子看到我们家里有这样一个这个学习的氛围,这样是不是可以?然后你看对方怎么去答复你。
那这样的对话呢,就可以这样持续的去进行诚实表达,然后去同理倾听对方!总之呢,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呢,是去和老公之间去创造一种连接,得到更多的他的理解,同时我们也去更多的去理解对方。
微友提问——老师,我存在的问题不是暴力沟通的问题,而是一到领导面前就变得笨嘴笨舌,怎么办?
李夏老师的回答:
谢谢这个问题哈,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非常典型和普遍的职场里的问题。
那首先我很好奇的是,就是你提这个问题,是希望说得到我的建议和看法?还是说想要获得更多的方法?还是什么呢?
我呢,就在这里先假设是一个问答的环节,我就先从我的角度来提一些我自己从非暴力沟通应用的角度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首先呢,我想就是先从你提的这个暴力沟通,这个角度来看哈,你认为是怎么样做就是暴力沟通呢?在非暴力沟通的这个语境下,我们把暴力沟通的看作是和对方断开连接,不能和对方去创造连接的一些策略和方法,那称作是暴力沟通。那在一开始的分享里边呢,我有提到说我们的自动化反应,或者叫应激反应哈,那我们自动化的反应呢,就是战斗,逃跑,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那我看到你说这个,一到领导面前就变得笨嘴笨舌,当你觉得在领导面前笨嘴笨舌的时候,那你的表现是什么?你可不可以去回想一下当时真正的就是发生在你身上的事实是什么?就是你做了什么,或者你没有说什么,你本来想说什么,但是又没说什么让你认为自己是笨嘴笨舌的呢?
另外呢,就是当你在那样的一个状况下,你是不是感到非常的紧张,觉得有点心神不宁,或者,挺担心的,或者有点害怕,不知道怎么跟领导去沟通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不是你当时的那个感受呢?
那你的这个需要是什么呢?在那个当下,你希望自己能够更顺畅的去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然后你在那个当下感到担心,害怕,或者有点紧张?是不是特别渴望得到对方的认可,特别渴望被看见或者被听到。或者特别渴望对方理解你呢?
另外呢,我也想把这个问题反过来请你去思考一下,就是在那个当下,有可能是你紧张,所以呢,就是笨嘴笨舌了哈,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你可以自己去思考,你在那个当下的感受是什么?然后我们说呢,每个人的行为都是自己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去做出的一个选择,那在那个当下,你选择了,引号,笨嘴笨舌哈,但是你需要去看到你当时究竟是做了什么,或者想说什么,没说什么,那个观察是什么,我这里就引用你的话,那你选择了笨嘴笨舌,你尝试想要去满足什么需要呢,比如说安全?
当然啦,就是我们的一些选择,可能会受到我们以往的一些经验,或者跟别人打交道过程里边的一些习惯的影响,那你也可以去看一看,自己以前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经验,类似的体验,所以让你自己呢,在后面跟领导或者跟权威,或其他人在打交道的过程里边,你会无意识的去选择了,让自己在对方的这个面前去选择了笨嘴笨舌呢?
当你真正的去看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之后,你才能够从行为上去作出改变,才能够去带到有意识的层面,去看到,我怎么样做能够更符合我当下的那个需要。
不知道我这样回答是否能够去回应到你想问的问题?如果你有疑问的话,你就让我知道。那我这个回答就先到这里可以吗?
微友提问——老师我人实在,和别人沟通有点难,如何能让别人明白我说的话?
李夏老师回答:
我猜测你在提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是不是有一些灰心,或者有一些气馁,泄气?然后呢,你特别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然后能够很顺畅的跟别人沟通,是这样吗?
那我这里呢,还是顺着你的这个问题来从你的这个文字的角度来看一下这个问题,你说人实在,和别人沟通有点儿难,如何能让别人明白我说的话,那你说的这个实在,你当时是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你可以去有意识的去记录哈,或者有意识的去观察,你在跟别人沟通的时候,你给自己贴这个标签,这个外在的行为到底是什么?
因为每个人对实在都有不同的解读哈,有的人可能认为人实在就是很真诚,这个人。有的人认为说实在呢,就是话比较少,只是去做一些实际的事情,可能其他人会对实在这个词有其他的理解。
你说如何能让别人明白我的话,我刚才在这个分享的过程里边有提到,我们可以去清晰地提出自己的请求,清晰的告诉别人,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我们的愿望是什么,我们的感受和需要是什么,我不知道,就是清晰的去提出请求。还有呢,就是你可以去跟对方去确认对方听到了你什么,或者问问对方的反馈,听到你说的话之后,他有什么想法,他有什么看法,那从这个角度能不能去帮助你去看到说对方对你的话的反应是什么,然后对方是不是明白了你的意思。
其实呢,你也可以自己在家里做做练习,或者去真正的跟别人沟通之前呢,先找人去模拟一下,你即将要去真正的去沟通时候的那个场景。然后呢,跟对方去练习一下这些沟通的技能,去练习一下你的这个语言是不是对你有帮助。
微友提问——感谢老师的分享。沟通也可以暴力伤人。我觉得自己对自己情绪的认知比较贫乏,如何更好加强呢?
李夏老师的回答:
你的这个问题哈,我觉得对成年人来说非常的普遍,就是我觉得我在学习非暴力沟通之前,我对那个情绪的词汇跟你一样也是非常非常的匮乏的,对自己情绪的认知也非常非常的少,比如说我可能就只会觉得,哎呀,我舒服,我不舒服,我生气,我难过,然后那个我不开心,我今天很高兴,就只有这么几个词而已。
在很多时候呢,有了一些情绪之后呢,也搞不清楚自己的那个情绪究竟是什么,就更不用说给她找一个词汇去明确的指出来说,我的情绪到底是什么了。
那我在学习非暴力沟通之后呢,我就发现每一种情绪,或者说感受呢,在身体上都能找到相应的反应,然后同时呢,当你有这些情绪产生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些身体反应,或者这个生物性反应的时候呢,每一个情绪背后呢,都有需要存在。
给这些情绪去命名,去看到,用一个词汇去指出,这个情绪对自己会很有帮助,那我的建议呢,就是你可以每天去熟悉这些感受的词汇,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呢,就是你可以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去拿出这些词汇,拿出这些感受的这个词汇卡去看一看,在那个事情发生的时候,当时自己有什么感受,然后去找一找自己身体的什么部位,跟这些感受之间是有呼应的。
当然了,还有很多其他的学习情绪,或者感受的方式哈,比如说你在看电影或者看电视的时候,去尝试猜测那个说话的人,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样的情绪,他背后可能有什么样的需要,所以他说出了那样的话。
情绪认知的这个加强呢,首先是先了解都有什么样的情绪,有什么样的感受,都有什么样的词汇,然后平时呢,去多多的在事情里边去觉察。在那个当下都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情绪出现。然后呢,尝试去看看周围的人,或者其他的电影,电视里边的这些人物,他们可能有什么样的感受和需要。
微友提问——怎样跟孩子好好沟通关于用手机的问题?
李夏老师回答:
手机的这个问题啦,现在的孩子使用手机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普遍的一个话题,但是我从我的角度看我,并不把孩子用手机这个事情当成是一个问题来看待。
当我们看到孩子在用手机的时候呢,我们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出现?比如着急,焦虑,生气?然后我们的需要是什么呢?我们是不是需要健康?然后我们很看重孩子时间上的使用?还是说看重孩子的学习?所以认为说手机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那时我们自己的感受和我们的需要到底是什么?
另外呢,就是我们也可以先去同理一下孩子用手机这个行为,他背后的感受和需要是什么,如果他在玩儿手机的时候,或者用手机的时候,他可能挺开心的,他可能非常非常的这个舒服?也许用手机是满足了他放松的需要?可能他平时学习比较累,所以他想放松一下?也许用手机满足了他跟他同学连接的需要?或者满足了他使用时间的需要?他觉得无聊,所以想找一些乐趣?所以我们需要去看,不同的孩子,他用手机可能会有不同的原因,我们需要去找到这个原因究竟是什么。
如果说孩子是觉得挺无聊,需要陪伴,那我们可能要做的事情,就是多去寻找一些其他的策略,帮孩子去满足他得到陪伴的这个需要,比如说我们可以陪孩子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呀,或者说陪他聊聊天呀,出去走一走路啊什么的。
我们先不要把手机当成洪水猛兽,手机只是去满足孩子需要的一个策略,我们需要先去找到孩子的需要究竟是什么。然后呢,跟孩子去沟通看看,说有没有其他更好的策略,或者更能够去满足他需要的策略。
马歇尔曾经提到过一个事情啊,有一天,一个女士来参加他的工作坊,说她的大儿子呢,就是抽烟。沟通了好几次,但是她的大儿子还是不听她的,还是会抽,她在参加马歇尔工作坊的时候,马歇尔就提到去猜测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这个女士呢,就在中午休息的时候很兴奋的去给她的儿子打电话,然后她小儿子接的电话,她就让小儿子去把她大儿子叫过来,她当时就知道,说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习惯,她知道她大儿子肯定是在他们的门廊抽烟,她把她大儿子叫过来之后呢,就跟她大儿子说,我猜测呢,抽烟一定是你能找到的最好的方式去满足你的需要。
大儿子就是很纳闷哈,以前妈妈从来没有这样子的方式去肯定过他,他一直是被否定的状态,那当他妈妈肯定他之后呢,他就更愿意去跟他妈妈开启沟通。然后去找到其他的方法去满足他的需要。
我相信,没有人是愿意被否定的,也没有人是愿意被命令的。那我们如果说能够同理到对方,看到对方行为背后的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就更有可能去跟他开启沟通,和他开启对话!
整理完李夏老师的微课后,个人感觉对于实在那个问题的倾听比较完整,首先,她对提问的这个人提问的时候的感受和需要进行询问,然后,才开始顺着他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建议!
明天再仔细体会一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