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有趣在无聊的日子里》——给精疲力竭的人一个透风的窗口

平凡里透着光的戳心文字,支撑你跨过孤独而漫长的时光,走到苦难尽头,走到灯火通明。

       我们都想快进到梦想中完美的人生节点,要风光无限,要年少有为,要惊艳四座,要闪闪发光地登场。但在这之前,也许有一段无限拉长的灰暗时光,其中的艰辛痛苦不可言说,只有门头努力,才能一点点接近那个光彩的自己。

本书共有五个篇章,分别是岁月“如风,旧事如梦”,“人来人往,勿失勿忘”,“囿于市井,面向山海”,“见已读书,如逢故人”,“有得有失,才是人生”。下面我抽取前三篇中喜爱的部分聊一聊自己的看法。

岁月如风,旧事如梦

《超重》

       送行的场景无论是在影视剧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场景,然而《超重》中再现的这个场景,我却能产生共鸣,父母在机场为将要英国留学的而子送行,但是因为行李超重而大声嚷嚷着母亲:“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总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母亲开始蹲下身,解开行李箱,翻出了两袋洗衣粉,一袋糖,接着海鸥好几盒茶叶,儿子也一起天女散花式的翻出了很多东西,买对着眼前摆地摊式的堆放,嘟囔着:“这也带!”


       让我瞬间就能回忆起每次我们从老家回南京临行前的逼真场景。就是这种场景的再现。每次车子后备箱都塞的盖不上了,继续往前面座位上塞,无非也都是父母自己种的菜,老家的特产,本地鸡鸭鱼肉等等,一开始我也是很烦这种什么都带,但是我看出来父母被拒绝后的失落,所以我都尽量带着,老公不理解地以为我就是在贪慕父母的物品,其实他不懂老人爱。那些瓜果蔬菜,咸肉鸡蛋,寄托了父母对我们的挂念。

       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人来人往,勿失勿忘

《萧红故居归来》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与其说是看那个地方的风景,让从未见过的它们闯进你的视野和心里,给你客观的感受;不如说是一种更为主观的心理和思绪乃至精神的东西,作用于你的心里和所看到的风景里。因为来之前你就已经在自己的心里想象着或勾勒着他们的样子了,如果和你想象的差不多或比你想象的要差,肯定索然无味;如果超乎你的想象,让你的想象在扑入你的眼帘的风光中碰的碎落纷飞,那才会勾起你的游兴。

        去了萧红故居,多少有些失落,因为和作者想象中的萧红故居不大一样,和萧红笔下的故居也不大一样。因为如今的萧红故居已经成为一个符号,装点着门面,成为旅游者的一个景点,成为附庸风雅者的一个象征。心里暗想,萧红还活着,不知该如何面对。


囿于市井,面向山海

《诗与成都》

       和其他城市相比,成都的一个特别之处,便是它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

       成都古今曾出过的诗人很多,历代来过成都的诗人更是无数,他们诗写得或联对得再漂亮,并不足以说明成都是一个诗城。能够证明成都是一座诗城的,是诗对这座城市的影响,以及诗如水一样再这座城市蔓延的滋润和普及。

       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放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看的时候,已经是应对者如云。一个乞丐的“烘笼”诗:“烟笼向晓迎残月,破碗临风唱晚秋,两足踏翻尘世路,一盅喝尽古今愁。居然把凄凉写得如此诗意盎然。”

       成都的诗的传统,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而诗的传统更是一种文化底蕴,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诗才华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


     本书作者肖复兴的文字在平凡中透着光芒,可以再沉闷低迷的生活里撕开一个口子,给精疲力竭的人一个通风的窗口,在无聊的日子里,搜刮生活中藏起来的惊喜,积攒希望与力量。即使在觉得未来遥不可及时,自己也要比别人坚持得久一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有趣在无聊的日子里》——给精疲力竭的人一个透风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