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彪悍的民族,曾经建立过一个强大的王朝,却又倏忽消失。连同他们精彩生动的文化艺术,一起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让后人无比怅然。
这便是契丹辽国。
辽国历经二百年多年,各项体制完备,人才辈出,文化亦是蓬勃绚烂。历史记载,有辽一代,曾经涌现出很多优秀作家作品,脍炙人口,在当时流传甚广。也许因为后来国灭族亡,这些作品竟是大多未能传世。契丹王子耶律倍是第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不过读他流传下来的诗句:“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海上诗》)怎么看都不像文学作品,也就是个顺口溜吧。
而能够被写入文学史,代表辽国文学的是两个后宫女子,她们独领了辽朝文学的一代风骚。而她们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被后世读到,背后都有一个悲怆苍凉的故事。
第一个是辽道宗皇后萧观音。萧观音出身辽国显赫的后族,从小深受汉文化影响,能诗善赋,通晓音律。长大后嫁入皇室,成为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后。辽国的萧皇后、萧太后们都特别能干,从第一代皇后述律平到承天皇太后萧绰,都拥有极大的权势。然而萧观音不同,她对权力什么的没有兴趣,只喜欢吟诗作赋,只在意情爱。
契丹原是游牧民族,举朝上下都喜欢狩猎,萧观音曾写诗记录:“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俱破胆,那叫猛虎不投降。”这首诗很有气魄,但诗意甚少,文字亦是粗糙。考虑到这是一位少数民族女作家,也可以谅解了。
随着时光的推移,萧观音青春不再,也因为她经常劝谏皇帝丈夫,希望他好好治国,让皇帝越来越厌烦,开始疏远冷落她。寂寞中,萧观音将满腔幽怨诉诸于笔墨,写了十首《回心院》词:
“扫深殿,闭久金铺暗。游丝络网尘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扫深殿,待君宴。”
“换香枕,一半无云锦。为是秋来展转多,更有双双泪痕渗。换香枕,待君寝。”
“张鸣筝,恰恰娇语鸯。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张鸣筝,待君听。”
十首词都差不多,通过“打扫宫殿、更换香枕、点燃香炉、弹奏鸣筝”等琐事的描摹,诉说自己的缠绵情思,满怀深情期待丈夫能回心转意。词写完后,萧观音让宫廷乐师赵惟一谱上音乐,让宫女日日在宫中吟唱,希望这深情优美的乐曲歌词能传入皇帝耳中,重新找回爱情。无奈耶律洪基不是多情才子,根本无动于衷。皇帝没有任何反应,可别有心机的人却找到了机会。辽国有个权臣叫耶律乙辛,一直视萧观音的儿子、太子耶律浚为政敌,正在想法设法除掉太子,萧观音的幽怨给了他机会。权臣买通了宫中女官,引诱萧观音亲笔抄下香艳的《十香词》,并写了一首诗:“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君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于是耶律乙辛拿着皇后亲笔抄写的诗词给道宗看,说这首诗里恰好包含了“赵惟一”三个字,他们有不可告人的私情。道宗听了大怒,下令萧观音自尽,赵惟一凌迟处死。临死前,萧观音写下了一首骚体《绝命词》,“呼天地兮惨悴,恨今古兮安极。知我生兮必死,又焉爰兮旦夕。”声音惨痛,感情强烈,让人读之泪下。萧观音死后,太子也受到连累,不久被害死。
耶律洪基杀死了皇后和儿子,很快也后悔了,后来他处死了耶律乙辛,将皇位传给了萧观音的孙子耶律延禧,这就是辽国亡国之君天祚帝。天祚帝的后宫也有一位才女、文妃萧瑟瑟。
萧瑟瑟本是渤海国王室后代,被灭国后改姓萧。成为天祚帝的妃子后,萧瑟瑟生下了儿子晋王耶律敖卢斡和女儿蜀国公主,深得宠幸。然而走过200年的荣耀与沧桑,历史在这时候已经到了辽国末期,北方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强势崛起,不断侵占辽国的土地。可天祚帝依旧游猎嬉戏,不思进取。关注家国命运的萧瑟瑟十分忧虑,她百般劝说无效,提笔写了一首诗:
“勿嗟塞上兮暗红尘,勿伤多难兮畏夷人。
不如塞奸邪之路兮,选取贤臣。
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之捐身。
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
在诗中,她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振作起来,卧薪尝胆、任用贤臣,激励将士去打败敌人,力挽狂澜。奈何天祚帝早已失去了锐气,面对严峻的局势,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根本没把萧瑟瑟的讽谏当回事。瑟瑟不甘心,再写一首《咏史》:
丞相朝来剑佩鸣,千官侧目寂无声。
养成外患嗟何及,祸尽忠臣罚不明。
亲戚并居藩翰位,私门潜蓄爪牙兵。
可怜昔代秦天子,犹向宫中望太平。
相比萧观音只关注个人情爱命运的作品,萧瑟瑟这两首诗的内容更深广,情绪更深沉,也有更高的艺术性。无奈天祚帝不仅对此无动于衷,还对萧瑟瑟和她的儿子充满了猜忌。公元1121年,天祚帝宣布文妃萧瑟瑟一派谋反,萧瑟瑟被赐死,她的儿子晋王不久也被杀害。
萧观音和萧瑟瑟,两位辽国绝代才女,命运竟是殊途同归的,实在让人叹息。
萧瑟瑟被害不久,辽国就灭亡了,契丹民族也随后消失。而萧观音和萧瑟瑟以悲情一生留下的独具风格的作品,成为这个民族的永恒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