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念丨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余华,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就是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余华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他的作品以精致见长,作品以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


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础,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秘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实现了文本的真实。

早期的余华创作的作品是晦涩难懂的,但与文字一次又一次的交锋,他渐渐明白。


在现实的叙述中注入适度的现代意识,以简洁的笔触和饱满的情感尽可能与读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更为重要。于是,成名以后的余华及时做出了调整。



“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而活着。”


这是《活着》中的一句话。粗略的读,或者是没有看过这本书的人读着,或许会觉得这是一句废话。


但是,这却是主人公福贵体验过人生种种,而又不得不活下去最好的人生诠释。他经历过优渥的富家少爷生活,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再到后来,他只能和一只叫福贵的老牛孤独的活下去。


或许是上天精密的安排,亦或许是上天残忍的惩罚。福贵总是能在危难中死里逃生,像一颗小草般,顽强的活下来。眼睁睁看着至亲离开自己而不能有所作为。




整本书的感情基调都是悲伤的,我从一开始对福贵的厌恶,到后来陷入对福贵生活的叹息。这种态度的转变是潜移默化的。


余华并没有用绚丽的词藻去过多的修饰福贵的一生,仅用平淡的语气去陈述。但悲伤的气氛却深深感染着我。


福贵所处在一个“人吃人“的时代,余华巧妙的通过一个人简短的一生,影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甚至在文章结束,贯穿福贵的一生,侥幸而又悲惨,只有在这个世界上已经了无牵挂时,才慢慢察觉到,其实人活着的意义便只是为了活着。


有时候,我会感叹人生的迷茫,在看着别人已经想好以后要走的道路并为之努力奋斗,我却止步于人生的岔路口时,难免心生羡慕。对待人生的态度本就随心随性的我,可能会因为一件称我心意的小事情,便改变自己的想法。


有的时候我也会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随心就好。于是,我不再去想着规划以后的道路,随着自己的心意便好了,自己的心是最不会说谎的。可能最后的这个决定会让我撞得头破血流,但我也无悔于当初的选择。毕竟,人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无疑,余华是成功的,他娴熟的组装着每一个文字,牵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余华曾说:我觉得我所有是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接近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杂的事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滞念丨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