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怪不怪

跟母亲市里住院的几天,没事的时候,只要母亲身体允许,我就会陪着她去外边溜达。

其实医院门口除了一个公园,其他的也没什么地方可去;四周的街上,除了饭馆就是旅馆,能有什么逛的?

但是我还发现了另一个很具有规模的行业:药店。

医院共有六个朝街的出口,都在长青路,不到一千五百米的距离,药店不下十家;其中仅仅HT药店就开了五家。

药店傍着医院开,用意很明显:同样的药,医院有可能比外面的贵很多;还有一个原因:有些药,医生会开给你,但也会告诉你医院没有这种药,而门口的xx药店就有,你自己去买就行。

放心,这些药店都进了医保。

仔细想想,抛开内幕的问题,药店选择在医院门口也无可厚非,只是一个经营思路的问题,很正常。

可是回家后的一天,得空在晚上出去转了一圈,在母亲家后面的街上,也发现了同样的状况:三百米左右的一条街,一共有七家药店。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的药店?还是现代人的体质真的如此之差?

这几天在看《红墙深处》,其中毛泽东对徐涛说过这样一段话:“你吃药好了,你的抵抗力就没发挥作用,就得不到锻炼。应该调动自身抵抗力对付外来侵略。总用药抵抗力就会衰退,再有细菌侵入就要出乱子。”

说这段话的原因,是因为毛泽东犯了牙疼,徐涛劝他吃消炎药;但是他不肯吃,并最终扛过了牙疼。

想想自己小时候,有很多小毛病也是什么要也不吃硬扛过来的,也没有发现会有什么后果。

可见有很多时候,我们是根本没有必要吃药的。

前几年看过一篇文章,有这么一句话: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

很有道理。

中医讲:是药三分毒。

药店多了,又有了医保,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购买,也方便了人们的过度用药。

过去,我记得常听说某某人常年不用吃药的;而现在,我常听说的则是某某些人是常年靠药支撑的。

我自己也深有体会:胃病,上火,感冒…

一年的药费,基本持平。意思就是医保卡里的数额一般不会增长,平稳地输送到药店的账户。

看看身边,办公桌抽屉里常年放着药盒子的大有人在,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人群仍在不断壮大…

窥一斑而知全豹,药店如此多,也就见怪不怪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见怪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