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机阅读app帮忙统计了看完这本书的时间,一个半小时。
事实上却中间停下来好多次。
太真实又压抑的故事,看的过程都在自动代入自己。想着在某个平行时空里,自己那些阴暗寂寞的心理如果任其发展放大,会不会就是故事里的样子。
满脸爆痘的时候拒绝跟好久没见的朋友见面,被亲戚朋友惊诧地问到怎么突然长那么多痘痘时心里的难堪和尴尬,用隔离粉底遮瑕一层层小心翼翼盖住痘印。这些都是再琐碎不过的日常。
网上认识新朋友的时候,心里对对方的不断美化,隔着屏幕的无话不谈,以及见面时的不适应和疏远。这些场景也都历历在目。
在社交网络上,不管是最早的QQ空间贴吧,还是现在的朋友圈微博。发动态的初衷就算只是记录生活,潜意识里也希望得到关注。
很些事明明知道很幼稚没意义,也会一边心里吐槽着懊恼着去做。
2)
看到评论里有人总结,说这本书写的是“琐碎日常下惊心动魄的人性”。
大概就是区别于,市场上那些所谓疼痛青春或是互相折磨到白头爱情的存在吧。
这本书没有讲什么大道理,也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故事。
看上去,写的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你我他,却又是一个个社会百态。
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病”了。
有人活在网络上,有人为了合群活成自己都不喜欢的样子。
有人靠别人的爱而活,有人把自己全部的生活重心和希望都压在另一个人身上。
可是说到底,这些总结下来都不过是因为,自己的生活太过空虚和寂寞。
这个世界那么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有人喜欢背起行囊去看远方,也有人喜欢停下脚步观察身边的每一处风景。
有人喜欢厨房里烘培出一道道美味,也有人喜欢用插花演绎不一样的艺术美。
可是那些生活过得充实的人都有一点相似,他们都会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的身上和眼前。
有你更好,但没有你我一个人也能过得心满意足。
也如这本书的尾页上的那句话,“把最喜欢的事情玩到极致,别的都让它滚蛋!”
我想,这才是能解决一切因为空虚而抛出的依赖的源头。
3)
就如大多数人一样,总是有很多想说的话,想去的地方,想做的事,可是真正实施起来又想躲得比谁都快。
可是呢,只要咬牙往前走,就算步伐有点慢,也是前行,对不对。
逃避不等于不可悲,这些故事就如同生活里突然响起的警钟。
人生短短数十载,希望自己,就算默默也要活得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