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麦穗

图片发自App


每年夏收之前是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的。堆放、收割碾打小麦的大场碾压又一遍又一遍,光溜溜的,平展瓷实;镰刀在磨刀石上嚯嚯地磨了一把又一把,锋利无比,明光闪闪,燿人眼目。一切准备就绪,就单等着开镰收割小麦了。

一望无际的田野由碧绿逐渐变成了杏黄进而变成了金黄色。沉甸甸的麦穗在微风中摇晃着脑袋,霎时激起千重浪,一浪推一浪,一浪盖过一浪。

终于开镰了。三夏大忙,不比平常,龙口夺食,颗粒归仓。到口的粮食,麻脾大意不得,这是一年的血汗和成果。夏天天气瞬息万变,稍为不慎,就会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得抓紧抢收。学校也都放假了。积极地配合,支援农村夏收。

小学生们割不了麦子。虽说他们在三夏大忙中帮不上大忙,但总还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后勤工作。中午我们可以给父母送水送馍。不能加斤却能添两。

早上,下午相对来说天气还算温和一点,不像中午那么火爆。毕竞是夏天,天气还是很热的。学校分派老师到各生产队,负责、组织各村的小学生参加拾麦劳动。

乔老师,是我们本村人,正好分到我队。他瘦高个,却很精神,戴着草帽,脖子挂着哨子滴溜到胸前。哨子响起,孩子们都知道这是号令,纷纷走出家门,胳膊挎上竹笼,到村口集合。等人集齐了,老师领着孩子们向田地进发。一方面接受劳动锻炼,另一方面自觉体会劳动的艰辛,从小养成珍惜粮食的优良品质。

太阳毒辣辣地烤着,大地热哄哄地蒸着,我们挎着笼,弯着腰,捡拾每一个遗落的麦穗。满头的汗水肆溢横流,像从刚刚从水中捞出似的,汗珠顺着脸向下滚动,痒酥酥的,眼眼被迷糊着,辣得睁不开。女孩行止细致优雅,掏出小手绢轻轻地擦一擦。有的男孩粗鲁,不注意小节随手一抹,劳动结束,一个个成了大花脸。

这么热的天,同样的劳动,如果我们匹马单枪地被指派到地里拾麦穗,那绝对是种煎熬。是种被劳动改造式的惩罚。而集体劳动成了一种互相鼓励和鞭策。这时,苦,不再是苦。累,也不再是累。虽苦犹甜。虽累犹乐。

尽管是义务劳动,但我们每个孩子都有争強好胜的心理,都希望自己捡的麦穗比别人多。谁不想自己出彩?因为回去老师要逐个过称记帐,然后才归入集体麦堆。

课堂上,我们学的那首古诗:锄禾日当年,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初是照本念口歌。尽管对这浅显的文字背诵得滚瓜烂熟,但并不理解它所包会的深刻函意,在意识里印象总是死板漠糊的。现在这首古诗一下子立体地呈现于我们的脑海。

现如今,土地承包到户。又是现代化机器作业,多快好省。现在的孩子再也不用拾麦穗了。我为孩子们庆幸,又为孩子们惋惜。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拾麦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