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传》与觉醒年代(杰西卡9月原创)

我没读过《新青年》杂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著作读过的也不多,唯一一本《中国人的精神》,之前已经在书友会分享过了。这本书是由许寿裳先生的两本回忆录组成的,我只看了上半部分,也就是他的上半本《亡友鲁迅印象记》,中间持续被其他阅读计划打断,所以我没法系统地介绍这本书。写读后感之前去看了豆瓣,发现很多书评都把这本书的重点放在行文结构以及许寿裳先生和鲁迅的关系上,他们既是终身的朋友,又是灵魂的知己。鲁迅称许寿裳为35年的挚友,许寿裳称鲁迅为平生的诤友,就连许广平也感叹他们的友谊是“求之古人,亦不多遇”。想必很多鲁迅迷都非常熟悉这方面的故事,在此不赘述。

在此之前我是看过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这本散文的,但在可读性上我仍然推荐许寿裳先生的《鲁迅传》。借着这个月第一期节目的主题,我主要想从这本书的故事性和与觉醒年代的关系上讨论一二。

前半本书中,每篇都有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会让你认识一个非常真实的鲁迅。阅读中会觉得觉得不只是鲁迅,那个时代的每个人好像都在身边一样。章士钊、钱玄同、蔡元培等等,读此书会让电视剧与现实反复交相辉映。如果电视剧更多是说革命的故事,这本书就像是裹着一个传记外衣的20世纪初先进知识分子的群像。阅读中我还有一种深刻的感受,就是“新青年”那个年代的中国,就像是近现代的百家争鸣,确实很有意思。

在这里可以分享我发现的两个书中与电视剧相互应证的例子。一是鲁迅这一笔名是如何得来的,在剧中鲁迅先生挥笔一气呵成,完成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躺在地板上久久没有动,闭目思忖良久,忽地转身,蝇头小楷写下“鲁迅”,想必很多人都记忆犹新,而书中则清楚记录了鲁迅先生当时思考这一名的缘由:鲁迅先生曾用“迅行”这一笔名,即取自励前进奋发之意,而先生的母家姓鲁,鲁与周又是同姓之国,鲁有鲁钝的意思,与迅字相应,别有意趣;此外,鲁迅在剧里偶尔会和朋友们聚会,但不是李大钊等人,而他心目中的那几位挚友,而他们就是书中反复提及的许寿裳先生本人和其他几位曾经的同学;还有剧中到后面鲁迅出现的次数就不多了,他在用什么方式进行革命呢,这本书的后半段有很多当时他的使用自己的文字进行民主革命的描述,等等。综上,这本书我认为是可以作为看完剧后意犹未尽的拓展与补充。

对于这本书不足之处,无非就是说他引用过多,非常熟读鲁迅先生的人可能会觉得有点用原文占版面。但对于我这种除了课本上的鲁迅之外读得很少的人来说,可以说是很好的入门读物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鲁迅传》与觉醒年代(杰西卡9月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