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养育出“弑母北大高材生”那样的孩子

2019年的一起轰动全国的北大高材生弑母案,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新闻的主角吴谢宇,是一个完美的少年,他身上有很多标签-自律、待人谦和、成绩优秀,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然而在这完美的躯壳下面,却隐藏着一个扭曲的变态的灵魂。

是什么动机让这个高材生向生她养她的母亲,下此毒手呢?

吴谢宇从小就是听话懂事的孩子,他的母亲是一名教师,是个极度保守的人,对吴谢宇管教严格,一向用高标准来要求他,所以就造就了这个完美的孩子。

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想,吴谢宇这完美的形象或许只是他呈现给外人的假象,在他的内心深处还隐藏着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个“自我”对母亲的很多管教和行为持反对意见,但是他不敢表达,时间越长它所呈现的完美假象越纯熟,他内心长期压抑的情感所孕育的扭曲灵魂也在不断强大。最后扭曲的灵魂冲破躯壳,带来这场灾难。

在震惊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自己养育的孩子到底是一个会回报自己的好孩子,还是一个会加害自己的残暴恶魔。孩子我们到底该怎么养育?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在《父母效能训练-唤醒孩子的自律》这本书中给了我答案。

图片发自App

在这本书中,作者讲解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的一些错误理念,以及这些错误理念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奖励与惩罚的不足与危险,孩子们如何应对控制,为何要放弃使用奖励,改变孩子行为的非控制型方式,管理家庭的新方法,协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大人为何放不下对孩子的管教等11章的内容。

作者在本书的开头就详细的阐述了管教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管教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比如惩罚并不会改善孩子的暴力倾向,用打小孩的方式反倒让孩子学会了攻击他人。

作者给家长们提供了惩罚之外的其他方式,这些方式都不会使用长辈式的权力,这些方式包括极大的提升你,处理孩子们不可接纳行为和破坏性行为的能力,用孩子的自律替代大人强压式的管教,孩子将学会自控而非受到大人的控制,不再由大人独自设定规则,在冲突解决中,不再是用“你输我赢”的解决方案,而是用“无输家”的解决方案。

作者托马斯·戈登博士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曾担任加州心理学会会长,美国白宫儿童问题顾问等职。

1962年戈登博士推出了“P.E.T.父母效能训练”,目前,“P.E.T.父母效能训练”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5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有近500万父母参加过“P.E.T.”培训,已有超过8亿人将戈登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家庭教育中。

戈登博士的这些更加有效,更加民主,更加人性化的方法,我列举三条与大家分享。

一、为何要放弃使用奖励?

现在学校的考分制与排名制的一个副作用就是,孩子的关注点不再是获取知识或提高技能,而是贪婪的追求更高的分数,学习是为了获取外在的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奖励(外在奖励),而不是来自学习过程中掌握某种技巧或知识的愉悦感(内在激励)。

更为极端的是为了得到好成绩,出现了作弊,抄袭,剽窃等行为。

表扬正是一种外在奖励,一个经常被表扬的孩子,会考虑自己的选择是否可以取悦家长,并且会刻意避开那些不能取悦家长的选择,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这正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是这样的孩子会变得没有创造力,失去创意,失去自我,他们学会的是遵照他人而不是创新,只会服从一种模式并获得表扬,而不是去尝试新鲜事物。

对孩子使用过多的奖励会产生的风险是:孩子们不再从活动本身中获得乐趣,而是关心奖励是什么,孩子们的内在动机被消弱。

外在激励的方式不仅无效,而且还对孩子有副作用,它会侵蚀掉,能让孩子获得成就感、能力和自尊的自我激励。

总而言之,无论使用有形物质奖励或者是口头表扬,都会滋生你并不希望孩子养成的行为,比如依赖、妒忌和手足之争,会阻止亲子之间公开坦诚的沟通,进一步错失了无数可以帮助孩子成为自我评价、自我指引和自控的问题解决者。

二、惩罚的不足与危险

另一种家长常用的管教孩子的方式是惩罚,惩罚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些不可接纳或者干扰他人的行为,但是只有在监管者在场的情况下才能起作用,只要监管者不在,这些行为就会再次出现,有时甚至会更频繁、更厉害。

所以说大人外在的控制,并不会让孩子们产生内在的控制,惩罚性的管教方式不会带来自律的孩子。

大家一般认为惩罚会减少孩子的攻击性,但事实证明严厉的、惩戒性的、基于权力的惩罚会增加孩子的攻击性。

为什么会这样,惩罚孩子往往伴随着对他某个需求的剥夺,当孩子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时,他会感到挫败,而攻击行为正是产生挫败感以后的一个普遍反应,心理学家已经证实两者的关系,沮丧是产生攻击性的原因之一。

当家长或老师惩罚孩子时,若采用剥夺孩子需求的方式,会带来孩子攻击性的反应,甚至是暴力行为-摔门、砸玩具、攻击比自己小的孩子甚至打父母。

在经常使用惩罚的家庭中,孩子会变的咄咄逼人、过度活跃,助长孩子的攻击行为,惩罚之所以会让孩子具有攻击性,不仅仅是惩罚会带来沮丧感,而是这个过程具有示范的作用,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举个例子,一个父亲一边打着孩子的屁股一边说,我就是要让你记住,以后不能再打弟弟。

家长使用暴力的方式管教孩子,这就是给孩子上了一堂现实的课,学到的内容是在人际关系中暴力是可以使用的,力量决定一切,对我们爱的人使用暴力是合法的。

三、奖励和惩罚的有效替代方法。

奖励会阻碍孩子发展内在激励,从而让孩子变得没有创造力,失去自我,那家长应该用什么方式来替代奖励呢?

戈登博士根据多年的研究,得出一种有效替代奖励的方式,将“你-信息”转变为“我-信息”。

表扬是通过语言信息对他人行为或成就给予正面的评价,例如,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的画太美了。你的任务完成的不错。

这些句子中都用到了“你”这个称谓,之后,都是对“你”的一个正面评价,你的外貌,你的行为等。

“我-信息”与之前的表扬方式不同,几乎不会产生“你-信息”带来的那些副作用,“我-信息”这种方式清楚的表达了对方行为带给自己的感受,他通过准确的呈现自我,表露自我,而让他人了解我们内心的活动。

例如:我看到你把东西都收拾了,我真的如释重负,我很害怕那些清理工作。

宝贝,你把垃圾扔掉了,我太开心了,这样我就会很轻松了。

“我-信息”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孩子的具体行动+这个行为带给你的感受+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

这种“我-信息”必须是自然而然的真实流露的、没有操控意味的肯定性表达,并不是想要去教育、评价甚至想让对方的行为有所改善,而是让孩子可以自己用心去体会、去判断、去决定。

另一种代替奖励的方式是积极倾听孩子的话,不去做判断,不去做评价,让孩子知道应该自己来评价,为自己负责、开始独立成长、开始积极的为自己解决问题。

“我-信息”也可以代替对孩子的惩罚式管教。

“我-信息”除了会带来孩子行为上的变化,同时也让孩子知道家长也是人:他们也有感受、需求和局限。“我-信息”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在帮助别人,“我-信息”的潜台词是:你的行为让我碰到了麻烦,我需要你的帮助。

“我-信息”可以称为有责任的信息,它会让孩子愿意为他人考虑并提供帮助,“我-信息”能调动孩子主观意愿发生改变,把对孩子的负面评价最小化,而且不会伤害关系。

举个例子:当几个孩子把水池用水彩颜料搞得一团糟时,我说“你们把水池和台面弄上了这些颜料,接下来我要一点一点擦掉它们,而且可能会被学校的督导大骂,”说完这些话,我心想他们一定会嘲笑我,并且丢下一句“我们才不管”,可是并没有,他们发现我真的很沮丧,接着一个孩子说道,让我们来清理吧,现在他们每次在玩完颜料后,都会自己把水池和台面收拾得干干净净。

有时候“我-信息”无法让孩子改变他们的行为,这时还有另一个办法-无输家方法,大人邀请孩子一起找到双方都接受的解决方案,不需要强迫,也不需要使用大人的权利。

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使用无输家的方式,这是一种智慧并强有力的耕耘-在日后漫长的育儿过程中你会有很多收获,其中最大的收获是很少碰到典型的青春期冲突,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你的家里不会出现各种乌烟瘴气的事情,甚至出现悲剧。而是能够与青春期孩子愉快的相处。

父母为孩子营造一个不使用权力、民主的成长氛围,孩子们会更加健康、快乐、自主,自信、自律、更愿意为他人着想。

我相信如果父母能按照《父母效能训练-唤醒孩子的自律》这本书介绍的方法与孩子真诚、平等的交流,吴谢宇这样的孩子不会成长为一个弑母的恶魔。

教育家蔡元培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缺爱的孩子,就缺了活下去的能力。

偏颇的父母,就会有偏执的孩子。

我们不必有个完美的孩子,我们也做不了完美的父母,更从来都没有完美的教育。

无论何时,让孩子成人,比让孩子成材重要一千倍,一万倍!

借鉴《父母效能训练-唤醒孩子的自律》中的方法,用心与孩子真诚和平等的相处,让孩子成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避免养育出“弑母北大高材生”那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