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一定要跟孟子过不去

自汉代开始,历代统治者皆把儒家奉为正统。惟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些不同。他想过抛弃,阻力太大,就“扬弃”了。

贫农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没有读过多少书,是个实际意义上的大老粗。无知者的可怕在于,他缺少文化人共有的敬畏之心。


明太祖朱元璋

历史上著名的独裁统治者老朱皇帝,在坐稳江山之后,开始读《孟子》。

不看便罢,一看气炸。朱元璋怒不可遏,高声骂道,“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焉?”。就是说,这个老家伙,如果活到今天,我也得杀了他。

于是,朱元璋做了一个雷人的决定,“把孟子移出文庙”。取消孟子的配享资格,那盘冷猪肉,也没得吃了。

老朱从一个吃不饱肚子,一无所有的放牛娃,做到大明王朝的皇帝,不信天地鬼神,自己就是老大。

没想到的是,遭到文人们的强烈反对。竟然还真有不怕死的,拼死犯颜上谏。

刑部尚书钱塘挺身而出,他下了慷慨赴死的决心。“臣为梦珂而死,死有余荣。”信仰可以让人置生死于度外。

态度坚决,毫不畏惧。他痛陈孟子不可废之大义,流涕顿首请求皇帝开恩。

杀人不手软的朱元璋,看到了儒家信仰,在文人心中不可撼动的力量。他明显感到,孔孟思想,在全国人心中的强大根基。

毕竟,他要稳固自己的政权,一切都是为他的统治服务。过于悖逆人心,恐怕不甚明智。于是他,放过了钱塘,也暂时放过了孟子。但文化专制,是老朱皇帝的风格。

虽然没有文化,必须整顿文化事业。治理文化人,老朱有独门绝技。

他使出“霹雳掌”:一掌主抓文字狱,一掌再抓八股取士。控制文人的思想与言论。从此活泼,有创造力的文章,被彻底打击掉。

孟子一事不能放过,他的言论让老朱非常不爽。



亚圣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不是要逆天吗?民排第一,国家第二,皇帝最不重要。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让老朱产生切齿之恨。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一段话老朱最难接受。这是要鼓励大臣与皇帝分庭抗礼吗?在老朱的头脑中,大臣必须无条件服从皇帝。而皇帝至高无上,任何人无权提出要求。

老朱动辄咆哮大臣,午门廷杖,各种花样叠出的刑罚。难道大臣可以表示不满?还反了不成?

一念既生,惦记不忘。对孟子的恨,可谓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终于,在“孟子移出文庙”风波之后,二十多年,老朱下达谕旨,“删孟”。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出大剧,上演。

删除所有朱皇帝看不顺眼的章句,一力斩除。由于用力过猛,删除部分,达全部内容的三分之一之多。

所有“民贵君轻”思想的,首先统统删除。

对皇帝有要求的,鼓励大臣“无视”皇上的,删除。

甚至批评商纣王的,也绝不放过。其实就是表达,即使君主有过错,臣下不可以冒犯纠错。这可真是老朱的真实内心。我老朱至高无上,不可撼动。

《孟子》删节版,作为科考的重要教材。当时的读书人,学到了简化版。

还好,老朱的子孙们,还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删节版此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老朱“痛恨”孟子的一系列行径,成为明朝历史上轰轰烈烈的闹剧。

你可能感兴趣的:(朱元璋为什么一定要跟孟子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