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对孩子说“为什么他们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这样的话了!

关于“欺凌与理解”

臭狗有个好朋友叫阿龙,他曾经跟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以下均为阿龙的第一人称自述:

1

小的时候,我在村子里读小学,妈妈是那里的乡村老师。

在我五年级升六年级的时候,我妈因为工作调动到另外一所学校教书。

我也跟着转学,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集体。

但我的成绩太好,在这个班级里显得格格不入。

那些小朋友就捉弄我,他们故意孤立我,不和我说话,把我的书本从窗户上扔出去,把我的文具藏起来。

这让我很难过,我想尽办法去融入他们,但是他们并不愿意接受我。

有一天,我实在是受不了了,就去办公室找我妈,向她倾诉我糟糕的转学体验。

但她说了一句我至今难以忘怀的话“为什么他们不欺负别人,偏偏欺负你呢?”

2

这句话让年幼的我愣在了原地,年幼的我不知如何反驳这样的言论。

那一刻,无尽的孤独和恐惧包围着我。

我实在难以置信:她是我的妈妈,也是我的老师,她是我最信赖的人。

但是她说出的话和那种冷漠和不屑的态度,仿佛在告诉我:“你被人羞辱了,肯定是你的错”“你为什么不好好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呢?”

事实上,我什么都没有做错,我的错就在于我是这个集体唯一的外来者。

我的聪明才智让他们显得笨拙愚钝,所以那些坏孩子要孤立我。

我前来求助,却感到无助,就像站在孤岛,四周是惊涛骇浪,绝望而彷徨。

3

如果可以时光倒流,我真的很想告诉那个无助的小男孩:“被同学欺负根本不是你的错,他们只是嫉妒你的优秀,所以他们伤害了你”

那样,或许他就不必在未来几十年的日子里,每次承受莫名的恶意,还要匆匆忙忙地先自我检讨。

他不该以卑微的讨好型人格,来为那一场孩童最纯粹的恶,和那句伤人的话买单。

4

行为主义创始人:约翰·华生,曾提出一套著名的“哭声免疫法”。

他认为婴儿哭泣的时候,父母不应当去理会,等孩子不哭再去拥抱他。

通过反复的条件反射训练,就能让婴儿懂得哭闹没有好处,从而当一个乖宝宝。

华生的这套育儿体系,整整影响了美国的一代儿童,培养出大量“不爱哭闹的乖宝宝”。

但是缺乏语言能力的婴儿,每次哭闹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哭闹一直得不到回应,他就无法感受到来自外界的爱和温暖。

所谓的“不爱哭闹”实际上是因为婴儿已经放弃了“哭闹”这种交流的方式。

也就是说,长大后的他们将无法与人交流,不被理解,也不懂得理解他人。

他们将失去爱与被爱的能力。

那么在华zh生的育儿方法影响下生长的宝宝,最后结果是怎样呢?

华生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30岁就自杀身亡,女儿多次尝试自杀,小儿子不能面对真实的自我,一生流浪街头。

他们这样描述父亲:

“没有同情心和情绪上无法沟通。他不自觉地剥夺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种感情基础,从小就缺乏反馈的我们无法感知爱,也没有情绪可言。”

而被华生的育儿理论所影响的这一整代人,则在成年后出现了大量匮乏安全感、睡眠障碍,甚至自闭症、精神分裂等症状。

4

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校园暴力和欺凌》数据显示,32.5%的学生遭到过校园欺凌。

这其中,30%的人选择沉默。

一个学生受到校园霸凌,也许是因为贫穷,或是瘦弱,甚至仅仅是因为他遵守纪律,不与坏学生同流合污。

但这并不是被欺凌者的错。

就像一位女性被伤害,应当归罪于歹徒的穷凶极恶,而不应责怪于她的美貌。

但是,明明不是自己的错,为什么那么多孩子会选择沉默呢?

因为在过往的每一次求助中,他们不仅没有得到想要的帮助,还常常成为大人们指责的对象。

摔了一跤,一瘸一拐地回到家。

“新买的衣服就这样弄烂了?以后别买了”

在外面被欺负了,回到家还要被父母责怪

“为什么跟别人打架?为什么不还手?”其实只是五个人追着我跑。

外界回馈给他们的每一次冷漠,每一次的不被理解,都在关闭孩子心里的一扇门。

慢慢变得沉默。

当他们变得沉默且敏感,便失去了在这个残酷世界中寻找美好的能力。

那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

所以,臭狗希望每一位父母或老师,都能耐心地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他的想法。

愿你的每一次温柔的倾听和理解,都能在孩子的心里开出温暖的花,给予他战胜一切的勇气。

END

作者:臭狗哥哥,公z号“臭狗的奇妙日记”

一个擅长胡思乱想的三无青年

谢谢你喜欢我的文字

如果觉得我有点意思

请关注我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请别对孩子说“为什么他们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这样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