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内容的取舍

今天阅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的第一章《语文课要用课文来教语文》第二节《阅读教学内容的取舍》,十分受益。我们经常说,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原因就是语文课涉及的内容多,很多老师不知道该如何取舍,上课时力求面面俱到,才会造成目标不清晰,重点不突出,模模糊糊一大片。

我国的阅读教学实际上承担着多元的教学内容,包括阅读理解,语言阅读,技能训练,审美熏陶,习惯培养等。而语文教材里每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语文知识,以及文本背后隐藏着的作者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如何从中选择确定乃至开发具有核心价值的教学内容,是许多语文老师颇感棘手的问题。教师拿到一篇文章,往往感到头绪多,内容杂,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外加写作方法,表达技巧几乎篇篇都有,这就导致阅读教学内容取舍的困难。

本节内容以刘茂亮老师的四年级教材《李时珍夜宿古寺》为案例进行了研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两大特点:一是通过精确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二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的品格,以景抒情,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本次课例开发研究的问题是: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取舍,整合长文短教,提高课堂实效。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对教学具有到教、导学、导检测的功能。

基于个人经验的教学设计及研讨:针对刘茂亮老师 第一把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团队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小组集体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的内容和环节太多,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三年级就已经教过学生已经很熟悉,再说本科的这些描写也没有鲜明的特色,教学价值不大,建议删除,集中解决本课的主要目标。二是如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三是如何更好地处理文中的环境描写。刘老师综合了研讨中大家提出的意见,写错了第二个教学设计。第二稿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明确提出要掌握的字词和训练要点,主要问题是还停留在教语文知识的层面。

基于团队协作的教学设计及研讨: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预定了理想的教学意图,但因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与调控能力等不确定因素,在具体的操作中往往会产生各种误差。为了更好地研究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而反思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小组成员运用课堂观察技术制定了一系列课堂观察表,对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反思,提高了反思的质量和效果。课堂上基本上是教师领着学生一处一处的学,这样的好处是教学比较保险,学生在预设的框架顺着老师的思路走,但学生学到的知识却是零碎的。在讨论中,大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教学策略做了调整,教学目标增加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内容。

本次教学研究活动个人反思:

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

语文课堂要有减法思维,要在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秘妙所在,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择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做到一课一得。

教者解读教材时应该持有辩证思维的批判意识,不能完全被教材、教参牵着走。语文课就要立足文本,关注学情,寻找具有个性价值的教学目标,这样才是教有用的语文。

要使核心目标落实到位,设计精当的教学活动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扣核心目标,整合教学活动,让每一项教学活动发挥最大的功效。

专家点评:

1关于教学内容选择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层面思考,首先是从课程理论层面宏观考证语文教学的宗旨和任务。语文课程提出了一个具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语文素养。语文任务教学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至少包含着语文知识能力与文学人文素养两大方面。前者需要科学的语文技术性训练,后者需要艺术人文审美熏陶,两者缺一不可,协同共振的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品味。其次是教学论层面的微观思考,就一篇课文的教学来说,要看其属于上述哪个范畴,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

2 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表述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如何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接轨,教学要尽量避免重复学生已经学过学会的内容。《李时珍夜宿山寺》的景物描写虽然四年级学生也不是很陌生,但由此提炼出“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的品质”对学生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这是一项语文智慧技能,其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可能学生会说,但作为语文技能却不会用。因此,本课例最后将其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而且是从形成语文技能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这样教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衡量这堂课的教学效果也有了具体的评价标准。

3 关于单篇课文的教学程序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形式——知识转化为技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教学内容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