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如何与孩子更好相处(父母必看)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咨询

正在上二年级的小锦对姥姥说:活着真没意思,还得写作业,我真想死掉。

姥姥有些害怕,老问我怎么办。

我问:她的学习成绩如何?

回答:很好呀!一年级还是三好学生呢!现在成绩也不错。

我又问:作业多吗?

回答:不多。她也能完成,做得挺好,只是不爱做,老想玩。

我又问:孩子任性吗?

回答:很任性。

我再问:“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学了很多东西吗?”

回答:参加过几种学习班。哭着喊着不爱去,她妈妈逼着,只好去了。都没坚持下来。有一回她妈妈一次就给她报了舞蹈、书法、美术三个班。她妈妈说,我好容易排了半天队,多报几个班!

这才多大点的孩子,就有这样的想法。恐怖吗?真的很恐怖!

我们很多家长都会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但是,孩子的心理问题从哪儿来?

除了孩子先天的生理素质外,我们父母的心理素质、教养方式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方向。我相信,我们父母总是以我们认为的最好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但是,由于我们自己的性格特征以及我们自己的父母的影响,于有意无意中,却给了孩子不是那么好的感觉,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临床的研究与实践证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特点、行为方式等都与其父母的自身的特点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母自身的紧张焦虑或悲观情绪会传给孩子。

父母的过分挑剔、完美主义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

容易导致子女的心理问题的一些教养方式

1

专制型(支配型)

家长教育孩子态度生硬,言语粗鲁,方法简单;只从父母的主观意志出发,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与认识,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愿望。

这种教养方式使子女容易发展为顺从、懦弱、缺乏自信、自尊、孤独、性格压抑,心理自卑,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的能力;或是走向另一极端,强烈反抗、冷酷、残暴。

2

溺爱型(顺从型)

多见于独生子女家庭。把孩子摆在高于父母的不恰当位置,过多的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包办孩子的一切,帮助孩子解决各种问题。

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子女常表现为幼稚、依赖、懦弱、任性、自私、骄傲、情绪不稳定、无责任感。这样的孩子往往在社会上到处碰壁。这种个性心理特征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处处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没有开拓精神,智力发展也受到限制。

3

保护型(限制型)

过分保护型的家庭比例比较高,保护型就是父母过分限制孩子的言行,画框框,定调调,孩子按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

子女性格表现缺乏主见、脆弱、依赖性很强,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意,人云亦云,独立性差,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社会适应能力差。

4

放任型(忽视型)

父母只顾自己的工作学习,孩子从小缺乏教育和关心,有的甚至放任自流。

这种教养方式培养下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对人冷淡,情绪消沉,兴趣狭窄,缺乏理想和追求。孩子极易受到不良人群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5

不协调型

这种教养方式一种表现形式是教育态度缺乏一致性,连续性,随心所欲,以家长的情绪为转移,教育方式多变。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家庭中父母双方对子女的教养态度不一致。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家庭内部缺乏稳定感,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恐惧、焦虑、急躁、多疑、自卑,容易发展不良行为和心理疾病。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少年心理:如何与孩子更好相处(父母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