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8

第八回概论:

红楼第八回和第七回一样都没有大事件发生,记录的只是一些生活里的小细节,曹公用轻描淡写的手法,透露出这个家族中真正的现状。

用一个十三岁小男孩视觉看出了生命里的点点滴滴,虽说是琐碎事,但,却构成了生命里一段段真实感人的故事。

这一回上半部是一条主线,贾宝玉有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识通灵。主线就是主线,虽短,但很重要,这个金锁也成就了宝玉和宝钗的婚姻。最后宝钗巧用计谋嫁给了宝玉,这是宝钗的心愿。这条主线里也透露出宝玉的潜意识里对老爸的惧怕,为下一回贾政叱责宝玉惊人的厉害埋下了伏笔。

这一回下半部是一条侧线。借着宝玉奶妈透露出宝玉酒后任性,性子恶;借着饮酒,透露出黛玉,宝钗和宝玉三人微妙的关系,借着黛玉对宝玉的讽刺,透露出黛玉对宝玉的情爱,借着黛玉为宝玉戴斗篷,透露出黛玉对宝玉的深情。

第八回的开头就是宝玉请求贾母要和秦钟一起上学的事,凤姐还说秦钟要上门拜访贾母,结尾是贾蓉带着小舅子秦钟来拜访贾母,在选定的好日子里,俩人一起进了学堂,第八回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章节,也是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这一回记录的事件有点琐,有点碎,难免文章有点长,红楼是经典之作,是曹公呕心沥血的大作,里面一字一词都值得我们推敲和学习。这部作品能帮助我们对生活,生命有更透彻的理解,帮助我们对人性的宽容、领悟和悲悯有更多的关怀。通读一遍红楼实在不容易,敬请喜欢读红楼的友友们且读且珍惜,唯愿我们在红楼里一起进步。

第八回分成四部分来说。开头,主线,侧线,结尾。

先说这一回开头部分。宝玉和凤姐回家后,就向贾母回明了秦钟上家塾的事。宝玉先说:有个读伴正好发愤,后称赞秦钟的人品行事,凤姐也在一边帮着说好话,还说:改日秦钟还来拜访里。俩人说话是有策略的,宝玉说完凤姐登场,俩人联手唱着双簧,一唱一和说的贾母乐颠颠的,贾母一高兴,就万事大吉了。

后说这一回的主线。趁着贾母喜悦,凤姐趁势请贾母东府看戏。第二天贾母带宝玉、黛玉、王夫人、凤姐一干人去看戏,中午回西府歇息。宝玉想起宝钗的病,打算去看看。(上一回提到周瑞家的送宫花给黛玉,正好宝玉也在,宝玉问起宝钗在家里干啥?周瑞家的说出了宝钗的病,宝玉一是刚放学,二是着了凉,先派了一个丫头茜雪做了先锋,代表他去问好请安。)

宝玉怕遇见父亲,就绕了远路,但很不幸路上还是遇到了两拨人。第一拨是门下清客相公詹光(“沾光”的谐音),单聘仁(“善骗人”谐音),俩人见了宝玉,一人抱着腰,一人携着手,请安,问好,唠叨了半日才离开。另一拨人是管银库房的总管吴新登和管仓库的戴良,请安,称赞,离开。这里宝玉完全是一个小大人,要拿出大人的姿态,接受仆人们的恭维,浑身像上了螺丝的发条蹦的紧紧的。因为是小主子,被仆人们抬举,请安,问好,称赞甚至磕头。

到了薛姨妈家里,薛姨妈一把把宝玉拉住,抱入怀中,这里头暗示着宝玉身份上有一个明显的转变,从一个大人摇身一变又成了一个小孩子。

宝玉问起薛蟠,薛姨妈说:他是没笼头的马,天天忙得不得了,哪里肯在家。而宝玉每次出去都有一群老嬷嬷和丫头们跟着,这回就有四五个婆子丫头们跟着。这里薛蟠的无法无天对比出宝玉的可怜,宝玉就像一只猎物,被猎手丫头婆子们眼睛盯的死死的,尤其是那个奶妈李嬷嬷。真是在看宝看玉里。

在这条主线里,透露出宝钗的心机。宝钗看到宝玉的那块玉上面写着“莫忘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丫头莺儿说:这两句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是一对。宝玉听了闹着非要看,果见宝钗项圈上两面共有八个篆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续。”就笑着说:这八个字倒与我的是一对。

宝钗念两遍的意思就是要借莺儿的口说出那八个字,再借宝玉的口说出这八个字,你的和我的是一对。其实在暗示着宝玉:我有金锁,你有宝玉,我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续”你有“莫忘莫忘,仙寿恒昌,”我们的姻缘是绝配,是天作之合。

红楼里不但每个人的语言都活泼,生动,就连衣服曹公写的都很精细,很绝配的,甚至于每一个人的衣服和她的性格都是相辅相成的。凤姐是一个性格外露的人,外面的服饰和她的性格一样的外露,张扬。一出场就是浑身发亮,鲜艳夺目,光彩照人,好像是有一个仙女站在云端上,让鲜艳的花瓣在纷纷扬扬。

而宝钗是一个性格内敛的人,一个只有十四五岁的女孩整天装着傻乎乎的,啥也不知道,啥也不过问,宝钗的做人原则就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其实心里比谁都明白,明镜儿似的,是红楼里心机最深却最内敛的精明人。外面的衣服和她的性格一样的内敛,也是中性的颜色,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见奢华,朴素的不得了。但里面藏的却是漂亮耀眼的大红袄,还有珠宝晶莹黄金灿灿的璎珞。此时宝玉和宝钗挨肩坐着。

宝钗用心机最可爱,最可怕,最生动,最迷人,最让人难以忘怀应该是第二十七回的扑蝴蝶之美,曹公把这段绝美的画面淋漓尽致的呈现了出来,画面感特别的强烈,如同身临其境,人物形象呼之既出,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一语未了,突听外面有人说:“林姑娘来了。”曹公的转折手法很惊人,简简单单的几个字,笔锋一转,主线结束,侧线开始,把我们带进了宝玉和黛玉的小儿女情长,宝玉喝酒,酒后闹事这几个事件交织在一起来编制这段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侧线。

先说俩人的小儿女情长。黛玉因着吃宝钗的醋,一直在讽刺宝玉,一直在和宝玉斗嘴,其实小儿女情长就是这样子,因为太在乎,所以要挑刺儿。

比如:黛玉见宝玉和宝钗挨肩坐着,就吃醋笑着说:“哎呦,我来的不巧了;”宝玉对丫头说:取了我的斗篷来,黛玉笑着说: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话里话外都是醋意浓浓,暗示着你俩玩的好好的,我来的不是时候,打扰了你俩的好事,所以你生气了就要走。

比如:薛姨妈让宝玉吃鸡掌,宝玉说有酒才好吃,薛姨妈取了酒要烫暖给他喝。宝玉说,爱喝冷酒,不用烫暖了。宝钗笑道:难道你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就凝结在内,五脏去暖它,岂不受害。从此还不改了,快不要吃那冷的了。这是一个知识点,很容易被人忽略。宝玉听这话有理,就放下冷酒,说,烫暖了再喝。宝玉顺从宝钗的话,黛玉心里很不爽,醋味就又泛了上来。你应该听我说,干嘛听她说?

正好雪雁给黛玉送来了小手炉,说是紫娟怕黛玉冷叫她送过来暖手的,黛玉接了抱在怀里,笑道:也亏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她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里。宝玉知道黛玉是在奚落他,但没有吭声。

黛玉批评雪雁送来小手炉,薛姨妈不解,说,她们惦记你倒不好了?黛玉说:幸亏在你家里,如果在别人家里,他们还不恼火,难道人家连一个手炉也没有,还要从家里巴巴的送一个过来?薛姨妈惊叹说:你是个多心的人。这里点出了黛玉的心思多于平常人,就连薛姨妈这样的人物都惊叹黛玉细微的心思。

比如:黛玉和宝玉在薛姨妈家吃过晚饭后,黛玉要走,就问宝玉:你走不走?宝玉也乜斜(mie  xie)倦眼(暗示出宝玉已经喝醉了)道:你要走,我和你一起走。简简单单的几个字,道出了黛玉对宝玉的亲,他们生命里有一个共同体,你走我也走,你不走我也不走。

这一回最美的片段是黛玉给宝玉带斗篷的小细节。生命里有很多很深情的东西,不是语言,也不是别人能看到的,而是一些很小很细微的细节,细小到你不易察觉,细小到稍纵即逝。粗心大意往往会遗漏生命里很多最珍贵的东西。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精彩的片段吧!

小丫头忙捧过斗笠来,宝玉便把头略低一点,叫他戴上,那丫头便将这大红猩毡一抖,才往宝玉头上一合。宝玉便说:罢了,罢了!好蠢东西!你也轻些儿,难道没见别人戴过,让我自己戴吧。

黛玉站在炕沿上道:过来,我与你戴吧。宝玉忙进前来,黛玉用手轻轻笼住束发冠儿,将笠沿掖在抹额之上,将那一颗核桃大的绛绒簪扶起,颤巍巍露与笠外。整理已毕,端详了一会,说道:好了,披上斗篷吧。宝玉听了,方接了斗篷披上。

再说说宝玉喝酒。宝玉想喝酒,但奶妈李嬷嬷一再的阻拦,一是因为要担责任,二是因着宝玉喝了酒,性子恶还任性。就有那么一次,她没看见,宝玉喝酒后,她挨了两日的骂。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李嬷嬷做人的为难。

这次喝酒,第一次是薛姨妈出面劝李嬷嬷说:“老货,只管放心吃你的去,我也不许他多吃酒。”然后命令丫头赶紧带李嬷嬷出去喝酒吧!李嬷嬷不敢和薛姨妈顶牛,毕竟薛姨妈是主子王夫人的姐姐,惹不起啊!

无奈之下,只好出去喝酒了。这里有一个很值得学习的地方,薛姨妈是个实干派人物。不但说,还在做,而且也做实了不让李嬷嬷管宝玉,让丫头带她喝酒去,去不去喝酒由不得你李嬷嬷了。薛姨妈做的很到位。

宝玉喝了三杯还想喝,李嬷嬷无奈拿出了杀手锏:你可仔细,今儿老爷在家,提放着问你的书。宝玉听了心中不快,慢慢的放下酒杯,垂了头。

黛玉护着宝玉,听了就不爽,拿话讽刺李嬷嬷,说往常老太太也给他酒喝,如今在薛姨妈这里多吃一口应该没事。一定是因为薛姨妈是外人,宝玉不应该在这里吃酒。这句话表面一般般,其实刁得很,说李嬷嬷要把薛姨妈和王夫人亲姐妹划清界限。这是王夫人的亲姐姐,说她是外人,这不是在老虎嘴里拔牙吗?

李嬷嬷听了又急又笑,说黛玉说出的话比刀子还厉害,我这话算啥?宝钗也佩服黛玉刁钻的嘴巴,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最后还是又薛姨妈给解了围,只管喝,有我里,醉了睡我家。

这期间,李嬷嬷偷偷的回家了,宝玉果然喝醉了。天黑要回家了,但李嬷嬷还没过来,薛姨妈不放心,另派了两个婆子和宝玉的丫头们一起把他送回家了。这里暗示出薛姨妈做人的周到。先拜见贾母,老祖宗一看宝玉醉了,怕惹出事端来,怕贾政揍宝玉,就吩咐丫头婆子赶紧送回去,好好看着别出来了。突然发现咋滴少了那个最好的高清摄像头李嬷嬷,就问哪里去了?底下的佣人们赶紧打掩护,刚刚还在这里,这会子大概有事出去了。这里透露出贾府仆人做事的精明能干。我们都是为老板打工,你今日犯事了,我为你打掩护,改日我犯事了,你一定也会帮我的,彼此彼此大家都互相照应着。

宝玉本来就窝了一肚子的气,出门遇见两拨人,喝酒被李嬷嬷再三的拦阻,更严重的是被李嬷嬷恐吓,对李嬷嬷满心的恼火,那团火气膨胀的像一只憋足了气的气球,一触既爆,曹公笔锋一转,另一个人比他还气恼,首先爆发了出来。那人就是宝玉的丫头晴雯。

宝玉回家,晴雯先接了出来,笑道:叫我研了墨,早起高兴,只写了三个字丢下笔就跑了,哄我等了一天。快来给我写完了这些墨才罢。还嘱咐我贴到门斗上,我不放心,贴了半日,瞧瞧,我现在还手僵了。

宝玉赶紧给晴雯暖手。心里自觉理亏,突然想起自己还有可表扬之处,就是早起特意留给晴雯的豆腐皮包子,后来得知,这包子居然被李嬷嬷给拿走了,自己要喝茶,谁知要喝的枫露茶也被李嬷嬷给喝掉了。李嬷嬷此时就是一个最大的阶级敌人,宝玉喝酒时所受得憋屈,对李嬷嬷的厌恶和仇恨,通通的爆发了出来。气得摔杯子,扔的“哐当”一声把杯子摔得稀碎,跳脚,叫嚷,要赶李嬷嬷回老家,这时一个重要的人物出场了。

宝玉回家来,袭人在装睡,等着宝玉来哄她和他玩笑,开始听见包子的事,后来又是枫露茶的事,这些都无关疼痒,可以继续装睡,但最后宝玉生气摔杯子要赶走奶妈,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一旦爆发了,一是贾母知道了要失眠,二是贾政要揍宝玉。

实在没法再装下去了,袭人起来狠狠批评了宝玉一顿,要赶干脆把我们一起敢走算了,你再找好的服侍你。宝玉本来就是喝醉了,神志不清有些晕晕乎乎的在说话,最后被屋里几个丫头们裹挟着架到了炕上,去睡觉了。这是袭人一贯的做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很值得一提。宝玉摔碎了杯子,贾母处来了人,问,咋滴?袭人说,我端茶,不小心被雪滑倒,杯子摔碎了,没啥事。这里透露出袭人做人的懂事和周到,做事的成熟和沉稳,是值得赞扬的。随便说句,袭人和宝钗是同一种性格,做人虽内向收敛,但外弱内强,袭人在红楼里也是一个表面看上去傻傻的憨憨的,但实际上精明能干细心周到,做事深藏不露,是个难得的精明人。

最后说这一回的结尾。红楼里有很多值得我们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这段里透露出贾母做事的小心、谨慎、细微和周到。

第二天贾蓉带着小舅子秦钟来拜访贾母,因为是贾家的学堂,贾母是老祖宗,拜访是必须的。作为贾母的掌上明珠宝玉要找上学的伴,贾母一定要亲手把关,免得人品不好带坏了宝玉。

贾母见秦钟形容标致,举止温柔,堪陪宝玉读书。这个“堪陪”用的绝好,暗示出宝玉很优秀,秦钟也很优秀。贾母因着高兴,就留茶留饭。因着满意,秦钟临去送了一荷包和一个金魁星。秦钟是秦可卿的弟弟,众人也因着爱屋及乌,都送了礼物,这些小细节透露出贾府主人仆人们做人的细心和周到。贾母因着疼爱,你家住的远,或一时热寒不便,只管住我这里,贾母因是长辈,要起到劝导教训督则的作用,只和你宝叔在一起,别跟着那不长进的东西学。

红楼把人把事都写到了深处。从贾母喜欢,到留茶留饭,到赠礼物,到热寒不便时留家里住,到别跟不长进学,是一步一步深入进去的。不管能否做到,处于礼貌,秦钟都一一答应着,下一回就能看到,宝玉和秦钟到底在学校干啥里?这是后话,暂且不说。

最后一段介绍了秦钟的家世,带出了可卿的身世。秦钟老爹秦邦业是工程建设的一个小官,当年在养生堂抱了一儿一女,儿子早死,女儿可卿,长的可人,嫁进贾府。秦钟是后来五十岁后才生的,十二岁。为了宝贝儿子上学,学习进益,从此成名,虽囊中羞涩,因着贾家上上下下都是富贵眼,这句用的真好!只好东拼西凑,恭恭敬敬封了厚礼带着秦钟到老师代儒家拜见。后来在宝玉选好的好日子里,一同上学。

这段暗示出秦钟父亲,一个卑微小人物生存的艰难和不易,暗示出天下父母心,暗示出贾府仆人们的狗仗人势。随便说一句:秦钟虽长得不赖,但性格像个小女生,身体弱弱的,不久后也病死了。再啰嗦一句,对于五十岁的人来说,再缺儿女,情感再深,也只能开花不能结果,否则真是悲剧。

佐料:这里需要介绍一下贾母这棵大树,红楼其实一直在暗示着一个信息:树倒猢狲散。贾母其实是一个高雅脱俗活的精致的老太太,对美学和音乐都有很深的造诣,只是她从不外露,但从文中很多细节里透露出了这些信息。

红楼第四十回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园,到了潇湘馆,看见黛玉屋里窗上纱颜色旧了,就和王夫人说: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后儿就不翠了。这院子里头有没有桃杏树(潇湘馆是黛玉的住所,里面全种是竹子),这竹子已是绿色,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这里带出了贾母珍藏了多年连薛姨妈都没见过的宝贝“软烟罗。”

红楼七十六回贾母带着所有的家小中秋赏月。贾母见月至天中,比先前越发精彩可爱,就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就将女孩传来,说:音乐多了,反而失雅,只用吹笛的远远的吹起来,就够了。女孩走了,贾母和后辈们正说着闲话,猛不防那边桂花树下,呜咽悠扬,吹出笛声来。

趁着着明月清风,天地空静,真令人烦心顿释,万虑齐除,默然相赏,听约有两盏茶,方才止住。大家称赞不已。贾母说:好听么?众人笑到:实在好听!我们也想不到这样,须的老太太带领着,我们这也得开些心胸。

这种艺术上的美感不知有多少人会发现,会欣赏?会追求?会持守?而贾母恰恰就是其中的一位。

此文纯属笔者的一点拙见,若有吹毛求疵之嫌敬请文友们谅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楼梦》读书笔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