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69)

尼采 (二十)

因为每一个受苦的人都本能地为自己的苦难寻找理由;更准确地说,是一个容易遭受痛苦的人,更具体地说是一个有罪的,牧师会对他说:“没错,必须有人为此负责,那个人就是你,你应该独自为此负责!”。(GM III,15)牧师用运用各种能让人狂喜和痛苦的音乐来唤醒人们的灵魂,引发罪恶感。(GM III,20)由于负罪感会严重削弱个人价值,禁欲主义自我接受的后果对于当事人的自我价值和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破坏。

尼采把禁欲主义放在负面位置,但是并没有对其完全驳斥。例如,考虑叔本华悲观主义的立场,人生和世界毫无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道德主义者完全同意:禁欲主义对道德主体具有破坏性,可这完全符合悲观主义的思想。如果生命是一种罪恶,虚无就是一种救赎,通过禁欲主义来减少和避免恶行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改善。尼采没有反驳这一观点而是对其进行诊断。他认为针对人们心理和文化上的疾病,禁欲主义是自我攻击性的治疗(GM III,13,16)。让患病的医生进行自律的同时,又加剧了病人的内心冲突(GMIII,15,20-21)。

你可能感兴趣的:(译文(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