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

一提到林则徐,肯定所有人都能想到在清末的时候的鸦片战争,那么我们知道鸦片战争两次的结果是大清惨败,而在表面上鸦片战争的源头,正是因为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那么鸦片战争对于林则徐来说是功还是过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只能从林则徐出生说起。

林则徐的父亲是一个穷秀才,林则徐出生在公元1785年,对于林则徐来说,在这个时期他可能会有哪些出路呢?第1条最简单的出路就是做农民,在当时做农民只用体力,不用知识也不用脑子,是最简单的一个活了,但是林则徐一家在福建,林则徐本人也在福建出生,那个地方山非常多,人也非常多,可以说是地小人多,所以不能做农民,如果做农民的话不一定能养活家人,因为能够耕种的田地太少,但是人还多,每个人能分到的田地也就那么一点,所以肯定是不行的,而商人也不能做,因为当时清朝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不能向外经商,也不能在国内经商,在国内经商的话地位不高,也受人歧视,所以在当时他只有一个比较正经的选择,就是像他的父亲一样读书考试,科举做官,但是这样就有了一个问题,当时那么多人都有和林则徐一样的问题,他们也都要读书,那么林则徐的这条路注定会非常艰难,有可能是十年寒窗苦读,却又一事无成,没有作为,还有可能是像他父亲一样成为一个穷秀才,但是好像林则徐智商高,非常聪明,他在8九岁的时候就有惊人的智商,而且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他14岁就考中了他父亲几十年才考中的秀才,19岁就中了举人,后来有一次考试落地,为了养家便给人做了幕僚,又后来考中了全国第4名的成绩,当时才26岁,可惜的是他那个时期是落世,盛世已经过了,康熙乾隆的那个时期也没有了,再加上又有天主教起义,为了皇宫4天,过后林则徐有许多良计,但是没有人理会,好在后来因为他的才华过于出众,很快就升到了四品,到了杭湘湖兵北道上任,到了那个地方才发现那个地方落败不堪,4个月后就没有了粮食,林则徐有意整顿,但是同僚却不理会他,在这时他该何去何从呢?

首先他的官不是那么大,还没有能力坚持自己的整顿方法,而林则徐又不想和常量等同流合污,没有作为,而在那时,他的父亲正好生了重病,于是他就决定弃官反乡,去照顾自己的父亲,但仅仅回家的6个月,他父亲得重病就好了,而且又有人将林则徐以前做官的所作所为说给了道光听,道光十分赏识他,就又让他做了一个省级干部,在皇帝的厂舍下,他发现在当地有许多案子都还没有判你,是他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处理了9/10的案子,人们都向它称为林青天。后来他再一次升官,一年之内也就调了三个省,所到之省,人们都以林则徐为荣,一时贤满天下。后来就这样过了10年,到了1830年,林则徐担任江苏巡抚时,遇到了鸦片。

这时我们需要先清楚何为鸦片,其实鸦片就是用罂粟花果皮割伤后渗出的白色乳汁干燥凝固后放入烟枪吸多了就会和吸毒一样,没有办法不吸,那就有何害处,首先人们就会上瘾,依赖于他生活就是如何买鸦片,还有人吸多了以后会卖妻卖女来买鸦片。那么这鸦片从何而来呢?在那个时期,清朝和英国还是有着贸易,但是在贸易的过程当中,英国人发现,中国的东西非常多,很多东西像茶叶绸缎等都是外国没有的东西,但是当时大清朝对英国的工业技术并不感兴趣,所以在这贸易的过程当中,完全是清朝在受益,清朝在赚英国的钱,于是英国就在大清朝畅销鸦片,在短短的数10年就成了鸦片网,沿着海路发展到了国内,遍布了整个南方,后来又到了黄河流域,又向北方发展,中国很快就变成了贩卖烟毒网,有100万以上的人开始吸鸦片,因为官员们接受了卖鸦片的人们的贿赂,所以就一直在包庇他们,就让中国的经济白银等都流出海外,造成了银荒。那么这事该如何解决呢?其实当时就有一个方法是自己买鸦片,这样你就可以解决银行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鸦片税,让一些人买不起鸦片,不仅可以多一项财源,也可以让白银不外流,这样的方法叫做弛禁派。但是其实这样是不行的,因为从儒家的角度讲,人员都这样了,国家不能不管,其次这些吸鸦片的人很多都是军队里的那些高级的士兵,就算抬高价格,他们也依旧会吸,所以鸦片必须要禁,那么该如何禁呢?

有三种方法,第1个方法是要严厉打击贩卖集团,第二是严查涉贿官员,上下官员严厉执行禁烟,第三要制定法律,严厉打击吸食鸦片的一君子,但是其实这三种方法都很难实行,或者说都没办法实行,第一是因为贩卖鸡汤都是豪强,错综复杂,第二是因为超影已经学坏无法整顿,第三是因为波及的面太广太麻烦,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一个人去管鸦片的源头,断了源头以后国内的鸦片就自销了。道光皇帝先是看了林则徐写的奏章,还发现了皇室也开始吸鸦片了,就让林则徐到了广州,林则徐一到广州就下令终止一切中外交易封锁源头,开始了虎门销烟又让英商不带鸦片,并写了保证书查出后立即给予严厉的惩罚,这还是正常的商业贸易的往来,这一点林则徐可以说是没有做错,但是英国人就不同意了,他们吃亏了,所以他们便在国内投票,险票通过,开始的攻打中国。

林则徐当然应战,否则这么多年的努力就白费了呀,那么他该怎么打呢?当时大清王朝兵力非常弱,大炮还不行,船还是只有小渔船,所以林则徐只能选择拖垮他们,因为英国军队在海上没有过多的食物,而中国在陆地上不用考虑过多的物资问题,这样本来是可以的。但是有一点林则徐却没有想到林则徐利用了在上海的优势,上海的主动权直接往首都打,所向披靡。大清惨败。那么这时的林则徐过得会好吗?那肯定是不会的呀,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后,忠臣们多发甲片战争失败的国王,领着学生上推到光皇帝也是这么觉得,于是就把林则徐多次降职,并且派人前去议和,但是道光认为一盒只是安抚一下他们英国的情绪,却没有想到要割地赔款,道光皇帝就选择再战,但是又是败得一败涂地,只能选择求和,于是在1842年8月,就有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的内容就是第一开放金商港口,第二割香港岛给英国第三赔款2,100万银元,要说这个条约,丧权辱国,好像只有后两条是丧权辱国的条约,而第1条只是开放了经商港口而已,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并不是的。清朝本来的国策就是闭关锁国,不开放港口,但是英国是威胁着中国改变国策,国策不是自己改的,是英国改的,就是因为这样从本质上才叫做丧权辱国的。

而在后世,以至于现在都有许多人说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是错的,是大错特错,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那么英国人就不会打过来,也就没有所谓的鸦片战争,更没有不平等条约,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这件事情从本身道德伦理上讲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在每一个以至于任何一个时代捍卫自身正义的行为,是正当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和自己的利益,而虎门硝烟就正好点醒了那些人们,虎门销烟做完以后有了巨大的成就,可以说是朝野瞩目,震惊世界,让大清人民特别是被鸦片所困的人们燃起了新的希望,这一行为肯定能被称为是民族的脊梁。而在林则徐做这一切事情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包括林则徐会想到英国会做出那样的举动,因为中国不管是在哪个时代,在任何一个时代,也甚至是乱世,在三国,在朝代变迁的时代,都是有着仁义在的,他们都是有坚守的自己的道,坚守着自己儒家的道,所以整个中国民族的思维就和外国就和其他的地方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就是林则徐的错。他的错就错在他没有想到5000多年的华夏强国,如今竟然变得如此之弱,他错就错在没有睁开眼睛去看向全世界,不知道他们的实力,更不知道原来外面的另一个世界是一个强权就是公理,弱国就是要被人欺负的世界,哪还有什么所谓的孔孟的仁义,中国人5000多年的历史所讲的道理,这是因为这一点才有了林则徐所谓的误国之说。

那么这样的一个世界,他们该如何去改变呢?在那时在两次鸦片战争已经惨败,在已经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以后,大清王朝一直在做的那个梦,那个自己还是天朝上国的梦是时候该醒了,在这个时候已经是时候睁开眼睛去看世界了,他们不应该闭关锁国,他们应该去看世界,去了解西方的科技文化,而在经历过鸦片战争的林则徐,在这时就是因为鸦片战争而被流放,他在流放前就已经知道了问题在哪里,于是他将自己在做官时对西方的所见所闻,都交给了他的一个手下魏源,魏渊编写成了关于西方的第1本书。几年过去以后,皇上因为念及旧情,就又让林则徐回来了,但是后来洪秀全作乱皇上派林则徐平定叛乱的过程当中,林则徐去世了。

我们再去回头看林则徐的一生,会发现林则徐的一生有过光芒的时候,他做过大官,做出过虎门销烟这样的功业,也曾经让他人觉得那时的大清没有那么弱,不是一直被人欺负着的,同时他还让国民觉醒过,震惊过世界,得罪过权贵,被皇帝赏识等等有许多的丰功伟业。这是他光芒的时候,这也是大清末期的光芒的时候。

但是同时他也有困顿黑暗的时期,在鸦片战争过后他惨遭流放,其实那时候他已经非常清楚。大清需要睁开眼睛看世界了,需要去打开国门,不要再做梦,不要再对已经过去许多年的盛世,说一遍又一遍,讲一代又一代。觉得现在的世界不闻不问,闭关锁国。当时的大旗需要去了解西方的世界,不要一直沉迷于过去的高光时刻,在这时,林泽雪已经深刻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可以说是林则徐已经睁开了他的眼,睁开了他看向全世界的眼睛,但是只是他一个人而已,当时闭上眼睛的不是个人,而是这个时代,整个时代整个大清,每个人都闭上了眼睛,是整个时代的问题,整个时代的没有睁开眼睛,都没有去看向世界,所以即使林则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又能怎么样呢?他又能改变什么呢?凭着他一己之力,什么都改变不了,更何况他是罪臣,他被流放过,在当时一些朝臣的心目中,他是鸦片战争的罪魁祸首,他是让大清王朝签订不平等条约的第一人,所以林则徐什么也做不了,他什么也做不到,他也没有去做,因为他很清楚,这是于事无补的,一个人什么也改变不了,一个人连这个时代的首领都无法改变,又谈何要去改变这个时代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林则徐——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