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短短四千周,我们该如何做才能使它更有意义?


你计算过你的一辈子究竟有多长吗?我算过。

如果以80岁为例,我只能活四千周!

这么想来,是不是觉得很恐怖,人生竟然这么短暂!

所以啊,不要相信那些“人生漫长”、“我们还有很多时间用来试错”等等一系列自欺欺人的话了。人生分明很短暂,短到有些人只有机会匆匆一面,有些事还来不及做我们就老了。

所以干嘛非得要求每件事情都要做地那么完美呢?干嘛非要亲力亲为每件事情呢?

生活不是简单枯燥的快进和重复,它应当是充满意义、充满欢声笑语的。

知名《卫报》心理学专栏作家奥利弗·伯克曼认为,高质量的人生等=有效努力+正确的活法-自我消耗。

人只有接纳了时间和自我的有限性,才能从各种生活的捆绑中挣脱出来,释放有效空间,构建更加有意义的人生。

他的这一观点,被他写进了《四千周》里,并通过对时间与人生的逆向思考,告诉读者所谓的时间管理方法,并不能让我们获得幸福感,而那些真正掌控了人生的人,大都是有自己的生活节奏的人。

在写这本书之前,奥利弗·伯克曼也曾是一个疯狂的时间管理者,一个“生产力极客”,唯效率与生产力是从。他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优化时间管理方法,企图将有限的时间利用到最大化。

但世上最难掌控之物除了流水就是时间,伯克曼最终被时间征服,他在各种时间管理法面前变得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感觉到挫败。就像紧握一把沙子,越想抓紧,越感觉到时间的流逝。

最终伯克曼意识到人想要掌控时间的想法是一种悖论,因为人生有限,但时间无限,你永远不可能完全掌控时间去完成所有你想做的事情。而当他放弃对征服时间的执念后,他反而获得了更加轻松、充实且充满幸福感的人生。

这是为什么呢?伯克曼在书中给出了答案。

喜欢看书的朋友们都知道,很多关于时间管理、人生管理之类的书籍,总喜欢把时间分段,并列各种计划清单、愿望清单。但跟着做了才发现,清单这东西,永无止境,而且列了也不一定会执行。

这倒不是怨我们自己执行力低,而是我们往往在列清单时,忽略了自己的行事习惯。一个人养了二三十年的习惯,怎么能是一个清单就轻易改变的呢?所以,伯克曼最终抛弃了清单,而提出了“一次只做一件事”的理论。

人生有很多清单无法控制的事,我们称之为弹性事件,而这类事件在生活中的占比是非常大的,但我们却从来没有真正的拥有并掌控过时间。

一件突发事件总会把时间往后占用并推移,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在时间上做断舍离,减少不必要做的事情,为要做的事情增加时间变量。

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的评估自己的时间和能力,不以自己无法达到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做没有把握的事。

其实反过来想想,你是不是经常高估自己的做事效率?明明是一件能力之外的事情,却非得要试试,结果就像是拿到了硬骨头一样。不啃不行,硬啃硌牙。费时又费力,吃力还不讨好。

关于效率,伯克曼指出,我们只有先管理好自己,才能平衡好人生和效率的关系,而所谓的高效时间管理法,这是不存在的。

人是思维高度活跃的生物,人无法始终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而分神却会大大降低人们的办事效率,所以想要提高效率,就要从容易使我们分神之处下手。比如办公或学习的时候关掉手机,尽量待在安静舒适的环境等等。

其次,拒绝一次执行多个任务。不单是因为人的精力有限的问题,还因为事多而杂的时候,人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该一次只做一件事,且只关注有限且重要的几个目标,分清次级顺序,放心地按照顺序逐个完成。

世界上不存在一次性的完美,如果有,那一定是无数次的先完成累积而成的“量变到质变”。所以不论我们把未来想象得有多么美好,我们都应该着眼于当下,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先完成,再完美。

生命有限,我们应该把时间放在真正对我们的人生有意义的事情上,用有限的生命做有限的事,以生活的优质来彰显时间的价值,这样才称得上是最好的时间管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只有短短四千周,我们该如何做才能使它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