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一)学习指南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本。

2、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的词语。

3、了解“说”的文体。

 

学法指导:

1、通过诵读熟悉文章内容,借助对比论证的方法,背诵文章。

2、学习做知识卡片,归纳重点字词、句式,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可参看示例。

3、借助初中学过的《爱莲说》《捕蛇者说》等文章,再次熟悉本文写作的特点,即对社会上某些问题陈述观点。



名词

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专门技艺人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军队(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的榜样



动词

吾师道也学习、效法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特殊句式:

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省略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吾从(之)而师之

倒装句而耻学于师(介宾结构后置)

师不必贤于弟子

学于余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被动句不拘于时



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六朝以来,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尽管也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古文的人,却是一个集大成者。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掘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 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2、整体感知说是一种议论文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以前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都属于这类文体。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 “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的意思应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理解本文的写作思路。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接着提出教师的职责范围、从师的必要性和从师学习的原则。

第二段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接着从三方面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批判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论证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反面阐明从师的重要性,论证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第三段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以孔子的言行为例阐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从师学习的原则,从正面论证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第四段说明写本文的缘由,仍紧扣中心论点赞扬李蹈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精神。


3、围绕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分析师之道。

(1)为师之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择师之道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写师之道

1.针时弊的勇气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2.巧妙的构思

3.对比论证的作用

任务二:知识要点的学习(1)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2)一词多义:

 “师”这个词在文中出现26次,请对它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

“之”字在文中出现25次,对它的用法归纳整理。

“其”字在文中出现17次,请归纳整理其意义和用法。

本文中,还有几个词也是一词多义的,请解释。惑、道、无、圣、愚

(3)特殊句式。请找出下面这些文言特殊句式的例句并翻译,     ①判断何     ②被动词     ③宾语前置句     ④介词后置句     ⑤省略句   

知识要点答案:

1、古今异义: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②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小学校。    ③吾从而师之古:两个词,从,跟从,而,而且;今:是一个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2、一词多义:

【师】    ①作名词,有两种情况:作老师讲。例:古之学者必有师作专门技艺人讲。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作学习、效法讲。例:吾师道也作从师讲。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作以……为师讲。例:吾从而师之   

【之】字在文中出现25次,对它的用法归纳整理。    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指代人或事物。例:择师而教之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例:古之学者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表示宾语前置。例:句读之不知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例: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补充]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作代词,指代自己。例:君将哀而生之乎作助词表定语后置。例:蚓无爪牙之利作动词,到、往。例:吾欲之南海   

 【其】字在文中出现17次,请归纳整理其意义和用法。    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复指,作主语。例: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作兼语。例: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定语。例: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表猜测。例: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感叹。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本文中,还有儿个词也是一词多义的,请解释。 【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余嘉其能行古道 【无】:孰能无惑是故无贯无贱,无长无少 【圣、愚】: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明确] 【惑】:疑难问题,名词糊涂,形容词 【道】:道理,名词风尚,名词道路,名词  【无】:没有,动词无论,连词  【圣、愚】:圣人;愚人,名词圣明;愚蠢,形容词   

2、特殊句式。请找出下面这些文言特殊句式的例句并翻译,     ①判断何     ②被动词     ③宾语前置句     ④介词后置句     ⑤省略句【明确】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②不拘于时译:不被时俗束缚。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译: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译: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⑤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译: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 (年纪)大小

你可能感兴趣的:(《师说》(一)学习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