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如果,你不能一路欢乐,一路高歌,也不要抱怨,不要退缩,而要义无反顾地前行。

相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对于亲情,有哪些信念可以借鉴?

1.在你去世前,你希望留下什么在这个世界上?

看似这个问题和自己完全不相关。但是,意外总是突然出现,出现得让你猝不及防。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能否坦然面对生与死,因人而异。

今年3月份,意外收到外婆去世的消息。得知这个消息后,我知道:自己预计过年去看她的计划永远没有机会实现。在外婆那一代人当中,她没有受过自己孩子的气,这点是比较幸运的。

回老家那几天,突然想到,去世前,我希望留下什么在这个世界上?这个问题可以说哲学层面的,当然,也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当中都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在人生的任一阶段思考,越早思考,越早找到自己希望留下的东西,越早去完成它。不思考,就未必会有意识地去寻找它。

至于具体留下什么,每个人所关注的点不同,我没有标准答案。有些问题是可以当成信念一样,来思考、坚守的。即使,你现在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也没关系,只要,不放弃思考它,就有机会找到你希望留下的东西。

很多人会说:我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够继承自己的一切。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希望留下的东西。这只是一方面。孩子是你的延续,但他的人生终究和你不会重合。

在这里,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除了孩子这个答案之外,或许还有其他东西是你希望留下的,只是,你还没有找到它而已。现在对思考它,是一种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

2.子欲养而亲不待。

对于这句话,我们通常是指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古人告诉我们:子女要及时孝顺父母,不要等没有机会了再去后悔。但是,它并不完全指子女孝顺父母,也指子女孝顺父母以外的辈。

比如:外祖父祖母,祖父祖母都算。只是,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陪伴自己成长的长辈也会有所不同,自然,就会有亲近一方,疏远另一方的情况出现。

两方都亲近是比较好的状态,即使,没有达到两方都亲近的状态也没关系。毕竟,成长经历不同,没有一概而论的说法。

外婆生前,喜欢和自己的女儿打电话聊天,每次有晚辈到家里来,都是热情招待,有好吃的几乎不会吝啬。正因为如此,子女基本上都比较孝顺,晚年生活过得也还好。在她的人生剧本中,带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几乎是一种常态,是有尽到一个长辈的责任的。

在我们每个人生活压力、工作压力都很大的时代,子欲养而亲不待,几乎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晚年阶段,主要是满足精神需求,物质需求反而没有那么重要。聊天是一种最基本的满足对方精神需求的方式。

3.你打算怎么过多段式人生?

在父母那一辈,很少有人会遇到过多段式人生的问题。但是,在我们这一代人,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最开始,我是在听罗胖的跨年演讲中,了解多段式人生这个词。职场生涯很长,不代表你可以在一个行业一个岗位做个几十年。多段式人生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那什么是多段式人生?

多段式人生是相对于三段式人生来讲的。三段式人生,即出生-成人,工作-退休,退休-死亡之后。你想想,未来,退休的时间拉长后,那你总要在退休期间找些事来做吧。

很多人会在退休阶段,去旅游,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当然,有没有可能再进入职场,参考工作或者是去进修呢?当然,有可能。多段式人生是指四段式人生、五段式人生等。

不管,是多段式人生如何过?如何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又或者是:离开这个世界前,希望留下点什么,都是一种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

你知道未来要去的远方在哪里,现在就开始准备,是值得在每个人生阶段都思考的。

对于沟通,有哪些信念可以借鉴?

1.连接时,双方需求是否匹配?

为什么双方需求和匹配有关?因为,需求匹配与否,和沟通质量密切相关。比如:你要去饭店吃饭,是因为你肚子饿了,有饥饿的生理需求需要满足,刚好,饭店有你想吃的,你就顺便买单了。

那如果双方需求不匹配,会怎么样?不匹配,除了双方关系得不到进一步提升之外,很多商业合作几乎无法实现。需求匹配度,几乎适用于我们和任何人的关系。

你有一个需求,刚好对方能够满足你。或者是对方有一个需求,刚好你能够满足它。匹配了,是一种双赢。有时候,子女和父母的需求匹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

幼儿时代,子女特别依赖父母,大部分行为都是模仿父母。你饿了,要吃饭,父母提供。你想要的生理需求、精神需求,父母都可以满足。

但是,到了成人时代,你可以自己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事,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而精神需求的满足,除了父母之外,你还有同学、朋友、同事、伴侣都可以满足。这个时候,你的需求不一定与父母的需求匹配是一种很正常的情况。

连接时,双方需求是否匹配,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念。这不仅与它的适用范围广有关,而且,它也可以帮你化解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双方在沟通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因为,沟通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双方的需求不匹配有关。

2.沟通中的反馈,要真实、及时、有效

反馈,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平时,工作中,领导要求写个工作报告、工作总结之类,都比较常见。如果,你有一些育儿经验的话,应该都知道:要重视小孩的反馈。

那沟通中的反馈,既有正向的,又有负向的。刚开始,双方一般都会给予对方正向反馈,但是,双方的关系如果特别好的话,有负向反馈说明你们的关系会比较健康的。

在沟通中,我一向都很看重给予对方正向反馈,对于负向反馈一般是少给。这是一种比较通用的情况。但是,检验双方关系是不是真正的铁,负向反馈几乎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负向反馈会给对方更多的真实性。是否及时、有效,这个也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学会理性看待正负向反馈,在合适的场景使用它们。同样,双方能否在沟通中反问对方,也是可以提升双方关系如何的一个方式。

3.沟通中,学会接受对方和自己的不同点

其实,我们在沟通中,都会特别想要说服对方。对于这一点,我想说的是,能够在沟通中,接纳和对方的不同点,是一种稀缺能力。能够接纳对方和自己的不同点,大部分人都会是你的朋友。

同一件事物,双方的认知不一样,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对这件事物的理解也就不一样。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信念、认知,是自己多年坚守的。

突然有一天,有人和自己坚守多年的认知不一致,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大部分人都会出现攻击,想着去反驳对方的认知。

但反驳是不利于成长的,而接受对方和自己的不同点,才能更好的让自己成长。即使,对方对于这件事物的认知不像你一样,已经坚守多年了。但是,你能不能跳过自己坚守多年的认知,去试着了解对方的认知,这个就比较有挑战性。能跳过去了解对方的认知,是非常难得的。

对于情感,有哪些信念可以借鉴?

1.没有人有理由理所当然地对你好。

这条信念,几乎贯穿于我们的三大情感,亲情,爱情与友情。但是呢,我们常常会在亲情中犯一个错误:对方是自己的亲人,有理由理所当然地对自己好。

对方是自己的父母,我可以理所当然地享受对方的好;

对方是自己兄弟姐妹,我可以理所当然地享受对方的好;

对方是自己的伴侣,我可以理所当然地享受对方的好。

过于理所当然的接受对方的好,本质上是在绑架对方。一个角色没有你想得那么重要,完全拿一个角色,肆意妄为是不行的。好是相互的,这样双方的关系才能长久。

2.相互成长,才是最好的双赢。

相亲市场上,会遇到一个问题:你想找怎样的伴侣?身高1米8的,性格好,人不能长得太丑等等,这一系列标准,是不是很熟悉?

对伴侣有很多要求,几乎是很多女生都会遇到的问题。有些人,对伴侣的要求只有一个:对方是否重视个人成长?就这一个要求,几乎是很多要求的核心。

那房子、车子这些不需要考虑吗?如果,一个男生的能力在不断提升,收入自然也会上升。房子、车子只是附属品。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你说不要,不代表家长会不要。

这确实是需要花一些时间来说服家长。要说,只提这一个要求的人会不会很多?很少,少得可怜。其实,相互成长,才是最好的双赢。这不仅适用于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如果无法达到相互成长,也必然会面临一个问题:双方的前行脚步开始没有交集了。

没有交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双方的感情会很容易变淡。即使,之前关系再好,时间一长,一样会变淡。

3.学会拿得起,放得下

双方的感情无常,会成为一个常态,而不是一件突发事件。这点,在男女关系当中很常见。要说无常会让人感到无奈的话。其实,更让人无奈的是,在面对冲突时,一方有心修复,另一方却无意修复。这个时候,学会拿得起,放得下,就变得比较非常重要。毕竟,你还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对于金钱,有哪些信念可以借鉴?

1.向他人借钱时,还钱时一定要多给对方一些

听到这句话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会不会有种:很傻、莫名其妙、惊讶的感觉?其实,你有这种反应,一点也不奇怪。

一般的话,能不向他人借钱,就尽量别借。不管,对方是银行也好,亲人也好,朋友也好,都是一样的。因为,从你负债的那一刻,心里是有些压力的。时间越长,金额越大,压力就越大。

借钱的本质是提前消费,消费要理性,不代表要借钱提前消费。为什么我会在还钱时一定要多给对方一些呢?我们向银行借钱,是需要付利息的。有时,因为你的信用不达标,银行还不愿意借钱给自己。

那银行要求借钱要付利息,那我们向朋友或亲人时,几乎都不会提到利息这个事。不是大家不知道借钱要付利息,而是因为对象不同,再加上中国讲究一个人情社会,从古至今,都在教导我们:如何处理和熟人之间的关系。

因为亲人、朋友是自己的熟人,所以,大家都默认不收这个利息。收利息,反而会有种疏远对方的感觉。多给对方其实是主动让对方占自己的便宜,要知道,人家借你钱,没有理所当然之说。

可能,你会觉得:这样做,真的好吗?好与不好,在于个人。如果,你更看重长期自己和对方的关系,这样做反而是好。只是,每个人对于金钱的认知并不一样,这条信念可以用于参考。

2.要舍得花钱投资自己的大脑

前文有提到:理性消费。而舍得花钱投资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你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都会有一个刚性需求:追求进步的心永远都有。

没有人喜欢一成不变,而投资自己,除了在年轻时要做之外,中年、老年几乎都要舍得花钱投资自己。因为,每个人生阶段的任务不一样,所以,投资自己的重点也会有所差异。

投资自己的大脑,是重中之重。其实,我们从小到大,在学校学的东西,大部分都和知识有关,和脑力投资有关。但是,一出校门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拉开了。有些人会继续投资自己的大脑,有些人几乎与投资自己的大脑无缘了。当你的认知开始发生转变时,行动也随之改变。

3.理性消费和投资

理性消费,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信念。之所以被称为信念,是因为现在我们遇到的诱惑实在太多了,数不胜数,防不胜防。不管,什么样的诱惑,它都有一个特点:使用了某种人性弱点。

为什么要理性消费?因为,消费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你因为冲动买了一大堆用不上的东西,不仅浪费了物质资源,也浪费了自己的金钱资源。

而理性投资,它和消费是相对的。理性投资,除了我们经常讲的金钱之外,还有我们的时间、注意力等都需要理性投资。

学会理性消费和投资,建立自己的投资思维。这样,你在做决策才会越来越正确,而不是盲目跟风。

投资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青年时期,主要投资自己的大脑;

中年时期,主要投资的财富,增加财富。

老年时期,主要投资自己的健康。

每个阶段的投资重点不同,收获的自然也就不一样。为什么我没有提金融产品相关的投资,反而是提一些与大脑、身体、财富相关的内容呢?因为,投资金融产品会成为大家的一个刚需。至于,你何时开始投资金融产品,这个和你本金、工作内容、所处行业都有关。这个以后有机会再单独输出一篇文章。

对于人生,有哪些建议可以借鉴?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贯穿于整篇文章当中。包括之前输出的文章,也有提到人生建议。

相对人生建议,文章中的信念会比建议更重要。回头来看,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正如: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