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亲子阅读儿童文学系列之《纳尼亚传奇:凯斯宾王子》

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1101天。


曾经有个小朋友,跟着母亲拜访牛津教授刘易斯,她打开了教授阁楼上的大衣柜,却发现里面并没有前往魔法世界的捷径。

这位书写《纳尼亚传奇》的英国作家教授刘易斯,并不像孩子们的想象的一样,拥有一个通向神奇大陆的魔衣柜,他的柜子里空空如也,而正如他的衣柜一样,刘易斯本人的一生其实也是孤独且充满坎坷的。

九岁时小刘易斯的母亲便逝世了,父亲将其送往寄宿学校他只能从书本中找到快乐,这为他日后写幻想小说埋下了伏笔。他的青壮年时期也同样不幸,饱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差点还死在战场上。

婚姻状况更是凄凉,年近五十也没娶上老婆。但即便如此,刘易斯依旧对生活充满信心。不仅积极地著书写作,还在“二战”中发表广播演说,安慰战时的人们,从而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与爱戴。

晚年的刘易斯终于邂逅了他的灵魂伴侣。一位离异且带着小孩的美国女诗人。开头那位打开刘易斯衣柜的小朋友,就是他的妻子。当孩子质问刘易斯,纳尼亚到底在哪里时,刘易斯笑而不语。

纳尼亚是他身处逆境,用自己卓越的想象力与童心为全世界儿童编织的一个瑰丽美妙的梦。可惜命运并未长久垂青这位作家。

这段动情的“黄昏恋”,以女诗人罹患癌症逝世而告终。刘易斯也在不久后撒手人寰。斯人已去,但他充满浪漫色彩的传奇生命,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关于爱,童真与信仰的遐想。

生逢乱世,却以救济他人为己任。身处泥淖,却从未放弃爱的希望。刘易斯很清楚,一个正在经历苦难的世界,更需要有责任感的人去施以援手,去奉献自己,点亮未来的希望。因此,他用他虔诚的信仰,勤恳的创作,无私的付出,展现了一个内敛型知识分子,在战争岁月的济世情怀。

这样的济世思想,不仅贯穿刘易斯本人的生命历程,更是映射在他的儿童奇幻系列小说《纳尼亚传奇》中。第二部《凯斯宾王子》的开头,原本已经回归平静生活的四兄妹,毫无预兆地又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召唤回了纳尼亚。而此时的纳尼亚,已经被摧残得面目全非,生灵涂炭。会说话的动物都不见了踪迹,山川大海也不复往日生机。

这都是凯斯宾王子的叔父弥若兹,酿成的恶果。按说目睹这样的惨状,谁都无力回天,但四兄妹第一反应不是逃避和抱怨,而是立即着手重建纳尼亚,并投身于战斗。他们不计回报,无惧艰险,毅然加入了凯斯宾王子的阵营。

前一刻还是背着书包的孩子,下一秒就成了手持武器的纳尼亚战士。这种发自内心的正义感与责任心是《纳尼亚传奇》与其他儿童故事截然不同的地方。

在别的故事里,主人公多少会经历一段心理挣扎,犹豫着要不要为他人付出,为世界奉献。可这个故事里的四兄妹,自从踏上纳尼亚,胸中就有一种“以纳尼亚为己“任的使命感。

如果说凯斯宾王子浴血奋战是为了给枉死的父亲报仇,同时铲除邪恶的叔父与其党羽。那么,彼得、爱德蒙、苏珊和露西四人,则没有任何功利或者直接的目的,纯粹出于对纳尼亚这片土地的热爱与责任。他们本就属于人类世界,哪怕放在纳尼亚,也是1300年前的“先王”了。

这片土地上的争斗流血,已与他们毫无瓜葛。但即便如此,一听到纳尼亚的呼救与召唤,四兄妹依旧不求回报地为之牺牲一切。漫长征途之中,他们有过恐惧,也有过迷茫。但四人却从未质疑过“为纳尼亚而战”的信仰。

与第一次去纳尼亚有所不同,重新回到纳尼亚的四兄妹,经历过世俗的打磨与调教,已经不再像之前那么纯真了。狮子王阿斯兰所代表的童真信仰,在他们身上出现了模糊、迷失的迹象。尤其是年纪较大的彼得和苏珊,他们见识过人类社会的现实残酷,也看到了纳尼亚被侵略后的可怖景象。他们开始怀疑狮子王阿斯兰的存在。

这就像我们每个人第一次独立踏上社会,从一张白纸到逐渐意识到世界的复杂性,见到了现实的不公与残酷,难免会对最初的天真想法产生怀疑,而这种怀疑放在纳尼亚大陆是致命的。

纳尼亚是一个依靠童真信仰,而存在的国度。“童真”被视为万物的最高法则,失去了可贵的童真信仰,纳尼亚将不再具有魔力。

人类只能在坎坷磨难中负重前行。正因如此,故事前期的四兄妹与凯斯宾王子一行人才迟迟得不到阿斯兰的援助。其实阿斯兰一直在身边,但只有拥有赤子之心的人才能看见他。如果不是绝对信任,即便阿斯兰近在眼前,孩子们也无法得到他的帮助。

越是恐惧,越是迷茫,与阿斯兰的距离就更远。到最后,即便年龄最小的妹妹露西,反复提醒大家。阿斯兰就在众人身边,也已经没有人有信心去寻找了。所幸信仰迷失后,又得以再度回归。在露西的一再坚持下,兄妹几人最终擦亮眼睛,用心去感受阿斯兰的存在。雄狮的威仪,这才重新变得清晰可见。

如果说第一部《狮子、女巫、魔衣柜》,讲的是神的死亡与复活。那么,第二部《凯斯宾王子》的主题则上升到了信仰的迷失与回归。一旦童真信仰回到了孩子们心中,纳尼亚的一切就会复苏。树神蓬勃生长,河神焕发活力,林中仙女放声歌唱,万物也重新拥有生命。

阿斯兰并不是一个具象的万能神,他所代表的童真信仰才是纳尼亚土地上,无往不胜的利器。看似是阿斯兰以一己之力唤醒了纳尼亚大地,实则是经历了苦难的孩子们,在认清内心之后,用信仰创造了奇迹。

人类所犯下的罪孽,战争,流血,偏见,谋杀,在童真信仰面前都将被磨平,被重新建构,由此可见,《凯斯宾王子》并非作家刘易斯的一个痴梦,更是他试图为人类社会寻找的出路。唯有回归纯真,才能真正解决现实矛盾。

《凯斯宾王子》中映射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样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自从一千多年前打败白女巫后,纳尼亚在四兄妹的统治下,发展成了一个极其开放包容的国度。动物们都在纳尼亚自由生活,平等地交流和相处。连山川树木也是可以说话的,所有生灵都是纳尼亚的一部分。

而凯斯宾叔父弥若兹上任后,首先打破的就是这种人与自然的平衡状态。他非要把原本平等的万物区分成三六九等。清除一切会说话会思考的动植物,让这些生灵们永远成为人类的附庸。而这种平衡的破裂也注定是要反噬人类自己的。

在最终的决战中,被阿斯兰唤醒的树木,长成巨人模样。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制人类,水神也从河里冒出脑袋,轻而易举就把人类辛苦建造的桥梁扯断。大自然只是稍展身手,就足以让人类惊恐折服。

所以,人类应当意识到的渺小与无知。《凯斯宾王子》表面在讲树神水神,这些天马行空的事物,实则是巧借了儿童小说的外壳,传递一种相当现代化的自然生态观念,警醒人们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平衡。

要知道,这可是半个多世纪前的文学作品。不得不说,作家刘易斯对生态关系的认识具有某种超越时代的前瞻性。当然了,再好的故事也要迎来结局。

在第二部《凯斯宾王子》的结尾,四兄妹再次告别阿斯兰,回到了属于他们的人类世界。只是这一次的离别,更多一份伤感。

相信大朋友小朋友也看得出大哥彼得和二级苏珊已经长大了,他们不再适应纳尼亚的法则,不能再回到纳尼亚了。但在纳尼亚学到的勇气与经验,以及童真信仰将会陪伴他们终生,怀揣着这样一个瑰丽的梦境。一批孩子长大了,又会有新的孩子踏上纳尼亚的征程。其中会有你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1101】亲子阅读儿童文学系列之《纳尼亚传奇:凯斯宾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