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战国策》札记(五十)

“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如赵强。赵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固弱国,不足畏也。且秦之所畏害于天下者,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甲而伐赵者,何也?畏韩、魏之议其后也。然则韩、魏,赵之南蔽也。秦之攻韩、魏也,则不然。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稍蚕食之,傅之国都而止矣。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韩、魏臣于秦,秦无韩、魏之隔,祸中于赵矣。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

现在,崤山以东各国,没有哪个国家像赵国这么强大。赵国土地方圆两千里,精兵几十万,战车几千辆,战马上万匹,军粮可供十年之用,西边有常山,南边有黄河、漳水,东边有清河,北边有燕国。燕国本是一个弱国,不足畏惧。在诸侯国中,秦国最害怕的是赵国。然而,秦国不敢发兵讨伐赵国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秦国担心韩、魏两国在后边算计它。这样看来,韩、魏两国就是赵国南边的蔽障。秦国攻打韩、魏就不是这样了。韩、魏没有名山大川的阻隔,秦国只要对它们一点点地吞食,一直把国都吞食完为止就可以了。韩、魏不能抗拒秦国,必然会向秦称臣。韩、魏臣服于秦后,秦国就没有韩、魏的障碍了,战祸就将降到赵国头上。这也是我为大王忧虑的地方。

苏秦抓住了赵国的软肋,不得不帮助韩国和魏国。

  “臣闻,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无百人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卒不过三千人,车不过三百乘,立为天子。诚得其道也。是故明主外料其敌国之强弱,内度其士卒之众寡、贤与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节,固已见于胸中矣,岂掩于众人之言,而以冥冥决事哉!

“我听说尧过去连三百亩这么大的地盘都没有,舜没有一尺那么大的地盘,他们竟然拥有了天下。禹只有一个不满百人的部落,竟成为诸侯的共主。商汤、周武王的兵士不满三千,战车不过三百辆,最后成为天子。这都是因为他们获得了治国安邦的正道。所以英明的国君,对外要估计敌国的强弱,对内要视察士卒的多寡、贤与不贤,不必等到两军相拼,胜败存亡的关键就已经心中有数了。怎么能够被众人之言所蒙蔽,糊里糊涂的决定事情呢!”

是要远虑,可是不能被远虑蒙蔽了眼前。苏秦在用远虑蒙蔽赵王。

  “臣窃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并力为一,西面而攻秦,秦必破矣。今见破于秦,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夫横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与秦成。与秦成,则高台,美宫室,听竽瑟之音,察五味之和,前有轩辕,后有长庭,美人巧笑,卒有秦患,而不与其忧。是故横人日夜务以秦权恐猲诸侯,以求割地,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我私下拿天下地图察看,诸侯的土地相当于秦国的五倍,诸侯的兵力相当于秦国的十倍。假如六国能够团结一致,合力西去攻打秦国,秦国必定灭亡。现在各国将要被秦国灭亡,却面朝西方共同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灭掉别国或被别国灭掉,让别国臣服或臣服于别国,两者绝不能相提并论。那些主张连横的人,他们都想割让诸侯的土地来与秦国谈和。一旦能和秦国讲和,他们就可以高筑台榭,美化住宅别墅,倾听美女姣笑,然而一旦秦国突然发兵攻打诸侯,他们却不与诸侯共同承担忧患。因此主张连横的人日夜寻求靠秦国的权势来恐吓诸侯,以求得向秦国割地。请大王深思熟虑。

割地换和平当然是错误的,但是无端制造一个所谓的联盟来对抗秦国同样是错误的。反而给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借口。

  “臣闻,明王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强兵之计,臣得陈忠于前矣。故窃本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六国从亲,以傧畔秦。令天下之将相,相与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刑白马以盟之。约曰:‘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食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以北。秦攻韩、魏,则楚绝其后,齐出锐师以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齐,则楚绝其后,韩守成皋,魏塞午道,赵涉河、漳、博关,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渤海,韩、魏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齐涉渤海,燕出锐师以佐之。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怀疑他人,不轻信谗言,摒弃一切流言蜚语的滋生,杜绝党派的门户之争,这就使得君主尊贵、疆地广大和兵强马壮了,我也能有机会在大王面前尽效愚忠了。所以我私下为大王谋划,不如团结韩、魏、齐、楚、燕、赵,使六国合纵,互相亲近,以此抗拒秦国。通令天下的将相,一齐到洹水之畔集会,交换人质,杀白马缔结盟约。盟约可以这样写:‘假如秦国攻打楚国,齐、魏都要各出精兵为楚国作战,韩国负责切断秦国的粮道,赵国渡过黄河、漳水,燕国则派大军死守常山以北。假如秦国攻打韩、魏,楚国就切断秦国的后路,齐国派精兵支援韩、魏,赵国则渡过黄河、漳水,至于燕国则派兵死守云中。秦国如果攻打齐国,楚国就负责切断秦国的后路,韩国派边守住成皋而魏国则封锁午道,赵国越过黄河、漳水、博关,燕国则派精兵援助齐国。假如秦兵攻打燕国,那赵国就守住常山,楚国进兵武关,齐军渡过渤海,韩、魏两国各出精兵援救。秦兵如果攻打赵国,那韩国就要镇守宜阳,楚军列阵武关,魏军则驻扎在河外,齐军渡过渤海,燕国则发精兵救赵。六个诸侯国中有先背弃盟约的,那其他五国就共同出兵讨伐它。只要六国形成合纵,亲密合作来抵抗秦国,秦国就不敢出兵函谷关侵略山东六国了。这样大王的霸业就可以顺利完成了。

我觉得苏秦是在演练统一后的天下防守的策略。以秦为假想的敌人。

  赵王曰:“寡人年少,莅国之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乃封苏秦为武安君,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锦绣千纯,以约诸侯。

赵肃侯说:“我年纪小,即位的时间又短,还没有听到过治国的大计。现在您有意拯救天下、安定诸侯,我非常愿意缔结合纵之盟。”于是赵肃侯就封苏秦为武安君,拨给他战车一百辆,黄金千镒,白璧百双,锦锈一千匹,用这些财物去与诸侯缔结合纵之约。

苏秦忽悠成功。

好了,我们来看看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第六章雅典人在西西里和弥罗斯。斯巴达人在赫拉克里亞殖民的失敗

在这个夏季末,雅典人派了二十条船艦往西西里去,因为在西西里,叙拉古人和林地尼人发生了战爭。指揮这个艦队的是梅兰諾配斯的儿子雷歧兹和攸斐勒都的儿子察里阿德。除卡馬林那之外,所有其他多利亚人的城市都和叙拉古同盟;这些城市,在战爭爆发之初,就已經和斯巴达訂立了同盟条約的,但是它們沒有积极参加战争。林地尼有卡馬林那和卡尔西斯人的城市作为同盟者。意大利的国家中,罗克里人在叙拉古一边;而利吉姆人則支援他們同族的林地尼人。

意大利地区国家发生动乱。

林地尼的同盟者現在派了一个代表团②到雅典去,根据他們昔日的同盟条約③和他們同为爱奥尼亚人的理由,請求派遣艦队来援助他們,因为他們在陆地上和海上都被叙拉古人封鎖了。雅典派了一个艦队,名义上說是因为他們和林地尼人是同族的关系,但是他們的真正目的是防止谷物从西方运往伯罗奔尼撒去,以及初步試探他們是不是可以占頜西西里。他們駐扎在意大利的利吉姆,他們从那里和他們的同盟者联合起来,进行战爭。

雅典借机封锁西西里。

于是夏季秸束了。接着冬季里,④ 瘟疫第二次在雅典人中間爆发了。⑤事实上,瘟疫从来就沒有完全停止过,虽然瘟疫的严重性大大地衰减了。第二次瘟疫延續了将近一年,而第一次延续了两年。沒有什么其他的灾禍比瘟疫給雅典人带来了更大的損失,或削弱了雅典人更多的战斗力量。①在正規軍队中,因瘟疫而死亡的将近四千四百名重装步兵和三百名騎兵;在人民大众中,沒有人知道死亡者的人数。这个时候,在雅典、优卑亚和彼奥提亚,特别是彼奥提亚的城市奧科美那斯,也发生了許多次地震。

记录了疫情的情况。

在同一个冬季里,在西西里的雅典人和利吉姆人率領三十条船艦远征伊奥拉斯群島;这个地方在夏季里是不能进攻的,因为那里缺少水。奈达斯的移民一利帕刺人占領这些島屿。他們居住在群島中一个不大的島上,这个島叫做利帕剌。他們把这个島作为中心,分别去耕种其他的島屿:狄狄密、斯特龙基利和亥厄拉。②这些地方的人民相信赫斐斯塔斯⑧的冶铁場是在亥厄拉,因为晚上看那里有火焰升天,白天烟霧罩着。这些島屿是在西塞尔人住的海濱和麦散那地区的附近,它們和叙拉古联盟。雅典人破坏他們的土地,但是,因为这些居民不肯和雅典人合作,雅典人又回到利吉姆去了。这样冬季就完了,修昔底德所記载的战争的第五年也終結了。

伯罗奔尼撒战争第五年结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战国策》札记(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