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古时期,我们所理解的自我概念仍然沉睡于人们的灵魂之中。
最基本的思想定势是部落群体式,而非个人。
每个人只出生之日起就被设定于具体不变的社会等级地位中 。
人们的安全感不是来源于自己的成就,而是由自己所处的自然秩序中自己的位置而定的 。
经历了人世间战乱灾荒,饥饿的兴衰荣枯,人们多少得到了一定的生活保障,而这一切均由传统决定,
很少有竞争,就像很少有经济自由或任何其他的自由一样 。
这样的环境中,独立自我维护的思想很难找到实现的途径。
黑暗世纪和中世纪并不崇尚自我维护,也不懂得个性,不理解自我负责,不明白人权和现代的政治自由思想为何物。
无法想象革新可以成为生活的方式,无法把握思想,才智,创造力同生存的关系 。
在他们那儿根本没有自尊的容身之处。但这并不表示自尊就不存在 。
我们关于个人的思想,即作为一个自立的,自我决定的实体,
能够为自己的存在独立地,负责任地思考的实体,是从几个历史发展阶段中产生的。
它们是15世纪的文艺复兴,16世纪宗教改革,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及它们的两个产物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 。
今天我们考虑自尊这个概念时会发现,它植根于后文艺复兴出现的个人主义文化,它适用于我们崇尚的任何一种理想 。
例如:为爱情而结婚的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的自由工作,不仅是生存的手段,而且还是自我显现自我实现的途径的理想。
不久前,这些思想价值观还被贴上西方化,美国化的标签。
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接受了它,这些价值观反映了人类的需求 。
对自尊感的需求不是文化上的
如果我们如果我们想拥有基本的安全感,力量感,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体验“自我效力”。
没有它,人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反应。
我们并不总是能自动地感到自己有权享受爱情,尊重和幸福。
但是,如果人们想正确地关心自己,保护自己天赋的权利,通过努力享受快乐,
能够勇敢的反击,想剥削伤害自己的人时,我们就必须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自爱,)缺少了它们,
也是无法恰当地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
自尊感的需求是建立在生物性的基础上的,他与生存和持续效力作用相关 。
自尊问题的普遍性,有意识地生活
对于拥有它的每个有机体来说,意识是有效适应必备品。
人类特有的意识形式是概念式的,我们的生存幸福与良好的适应性,依赖于我们的思考能力,依赖于适当的运用我们的大脑 。
我们可投入较高的意识,也可能投入较低的意识,我们可以选择知道,也可以选择不知道 (或两者中间)。
但是现实终归现实,自我蒙蔽并不能解决问题 。
将越高的意识水平引入自己的行动中,我们就会感到越有效率,越能控制局面。同时我们的努力就会越有成效 。
在任何需要意识的情境中,有意识地采取行动会促进自尊感的发展 。
相对,无意识地采取行动,会伤害自尊感。
有意识地生活的重要意义不是以文化,而是以现实为基础 。
他们的动机是自我保护,他们想方设法维护内心平衡,巩固自我认识 。
此刻目的是保护自尊感,但实际结果却是自尊感受到伤害。
自尊感要求自我接受,自我排斥对此无益。这个事实与特定的文化信念,是否支持自我接受无关。
例如极权制度社会可能鼓励否认,甚至藐视个人的内心生活,
但这并不表示自我接受只是一种文化偏好,而无人类本性的正当自我辩解理由 。
如果一个人不为自己的选择和行动负责,那么他就不会产生有力的感觉,不会觉得有能力去应付生活的挑战。
如果一个人不承担实现自己欲望的责任,他就不会感到拥有效力。
自我负责在体验内在力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指望别人提供幸福,成就或自尊时,我们就放弃了对自己生活的控制。
没有任何一种社会环境不体现这个事实 。
并不是所有的文化传统都同等的重视自我负责。
但这并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当我们有了责任感,有了负责的意愿,我们拥有了更健康,更具活力的自我意识。
即一种从生物意义上更具适应的机制 。
在做团队活动集体项目中,自我负责的人,更能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因为他乐意做有责任的人。
自我负责并不要求事必躬亲,他指的是我们要与他人合作,要做好分内的事。
自我维护就是尊重自己的欲望,需求,价值和判断,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适当的表现形式 。
自我表现是自然的现象,但自我压抑则不同,
对孩子们来说自我维护的意识不需要刻意的教育就会拥有,但专制社会必须使他们适应社会生活才能实现自我降服。
有些孩子入世以来,自我维护意识就自然比别人强。
这种现象与我们的观察结果并不矛盾 ,当没有了畏惧感,自我维护就成为人类的自然情景。
人们需要注意的也许就是要对他人的自我维护的尊重。显然,这是合作的必备要素。
合作不是自我维护和自我压制的中间地带,它是在社会环境中自我利益的明智实践,这一点需要学习 。
有目的地生活
对有目的地生活的一种误解,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都交付给了长期生产性目标了 。
除了生产性工作之外,我们的目标还包括很多其它的事情。
持家,享受爱情或婚姻,培养爱好,锻炼身体,通过学习思考提高精神境界。
把我们的经历同具体的短期和长期的目标相联系起来,是更好的促进了我们的生活和幸福 ,
还是当我们日复一日不是自我选择方向,而是被动的,在环境和冲动的驱使下,形式更为不利呢 ?
正确的人生应该是我们从中寻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独特力量,那么答案将非常明确。
在被动状态中,我们的理智,激情,创造性和想象都无法得到实现 我们其实是处于半梦半醒之中 。
个人诚实
诚实的问题包括要拥有行为准,则并忠诚的贯彻这些准则。
它要求我们要信守诺言,尊重自己的行为 背弃自己的信念会伤害自尊感,它是由现实而不是文化决定的。
即起着决定作用的是我们的本质 。
自尊感既不是比较的,也不是竞争的,他与拼命胜过他人毫无关系 ,是人们同自己同现实的关系 。
如果我们真切地希望体验自己的力量和价值,那么除了归属之外,还需要有许多其它的东西存在。
这并不是要向关系价值进行挑战,但如果一种文化将人际关系置于首位,
把它看得比自主,真实还重要,它将会导致个人疏远的:“与他人联系上”比认识自我、塑造自我更重要。
不管我们的技能才智有多高,我们很多人都有严重的自尊问题,
我们感到不如别人,我们害怕永远追不上别人,我们的孩子因志气消沉而痛苦难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