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后,才知道什么是“间歇性努力,持续性堕落……”

相信大家对“伪勤奋”“假装努力”这些词并不陌生,它们大多是出现在我们中学时代,顾名思义就是班上总有些学生看起来披星戴月很努力,但是收效甚微。而另一部分被奉为“学神”存在的学生又是另外一个极端,看似平时不努力,考试成绩却总能艳压群芳。中学时“假装努力”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或是学习效率低下,或是自欺欺人,又或是学习的方法问题……找对突破口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当我们踏入大学校园的时候仿佛一切已超出预期,或根本不是我们可预期的范围,这才是真正的可怕之处。

一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

高中班主任常说 : “你们现在很辛苦,等上大学就好了,不会有人像保姆一样天天在屁股后面逼着你们学习,所以你们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考上好大学……”这大概是我们听过最大的谎言。先来说说高中时憧憬的大学是什么样的吧。首先就是能够保障充足的睡眠(高中真的是困怕了),可以睡到自然醒;其次就是课业压力小,不用每天掰着指头数还有几天周考月考;最后就是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处理复杂关系的能力,当然还有充斥着各种社团的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大多数人对于大学的憧憬应该和我大同小异,可事实上的大学生活却让我们无法言说。

大一还保持着对未来生活的新鲜感和热爱,此时我们眼中的大学还是被加了一些粉饰滤镜的,QQ群里无穷无尽的“收到请回复”和“@全体成员”似乎也并不会对我们的热情有太多消耗。但也正是从此时开始,理想与现实被划上了一条分割线。军训期间忙着奔波于各种学生组织的笔试和面试地点,因为上大学之前就被告诉要多多锻炼自己的能力。前段时间看过一个调查,当被问及“大学要不要加入学生会等组织”的问题时,90%的大学生给出的回答是不要,90%的高中生给出的回答是要。这并不是说学生组织不好,任何事都有其利弊,只是这样的调查数据里我们或多或少可以窥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所以现实的大学生活更多的是课余时间被学生组织和社团无限挤压,由于授课方式的差异对学习又充满无限困惑(一个学期下来都不知道考试题型是什么),期末又有挂科危机,大学的走班教学使我们的归属感一降再降,或许部分学生在学生组织里还会感到压抑和不自在……这样的心理落差无形中渐渐侵蚀消磨了我们对新生活的热情。

二、想要改变而不知如何改变的无力感

大学里当你猛然发现自己是如此平凡的时候,你一定会想要做出改变。没有人是主观上愿意碌碌无为地度过我们青春里最宝贵的四年时光的。这个时候环顾四周,都是要么已经在学生组织里混得如鱼得水,深得学长学姐信任的同伴,要么早已能够独当一面,成为辅导员左膀右臂的各种班委,要么已经开始一段恋情,享受爱情百味的室友……一瞬间仿佛只有你每天原地踏步,庸庸碌碌的同时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这才是我们的症结所在。通俗点讲就是我们不怕忙碌,只是害怕不知道为什么而忙。高三的每一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可我们管它叫充实,大学的每一天也让我们满身疲惫,我们却感到空虚焦虑。

当偶然看到一则努力文案或是成功经验的分享时,就会感到更加地焦燥不安,因为我们渴望摆脱现状,找回曾经高三的那个自己。立下flag之后才发现脚下满是泥泞,没有方向,依旧过着这样心不甘情不愿的循环往复式的大学生活。当被这种无力感深深笼罩时,我们的“间歇性努力,持续性堕落……”便真正开幕。

我们究竟怎样做到“持续性努力”?

一、制定可衡量的目标

鱼和熊掌尚且不可兼得,我们又何必事事求全,面面俱到呢?高中之所以忙得充实,是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全身心致力于一个目标,做到极致就是充实。大学里“乱花渐欲迷人眼”,看到身边有人在学生组织里做策划赚学时,未免就想也试试水,看到有同学经常泡图书馆取得评优评先的资格也要“邯郸学步”,并不是说加入学生组织和自律学习的做法不可取,而是我们首先要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在大学里,可以担任班委赢得导员的看重;可以加入学生会学生组织熬到部长会长,当然会锻炼自己的交往和沟通能力;可以一心只扑在学习上,直奔奖学金和考研;也可以在保证学业的同时以实现经济独立为目标兼职……人与人想法不同,选择不同,我们无权评价别人的生活,却可以选择怎么过好自己的生活。

二、量力而行地自律并不影响我们的期望值

初入大学或者痛下决心希望改变的我们总是会给自己制定各种时间计划表,让自己看起来更加自律。我们想跑步健身,想学习,想看可以提升自己的书籍和电影,还想偶尔和朋友小聚……这实际上是为我们无法完成任务而找的心理安慰。忙碌充实的背后蕴藏了我们对自己的高期望值,渴望以这张时间表为桥梁,顺利实现由“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但由于一天天的任务堆积,让我们原本的期望值大打折扣。

闺蜜小A是那种典型的努力上进小姑娘,自从上了大学就给自己立下了各种flag。我很欣赏,却不赞同。直到上周她哭着给我打电话,问我为什么她这么努力还是得不到她想要的。她告诉我她的室友起得没有她早,学习没有她努力,可为什么拿奖学金的却是她的室友?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智商是不是居于人下?其实她完全有能力拿到奖学金,只是在她的能力之外忽略了量力。每周的两次例会,兼任两个学生组织的负责人还要兼顾公众号的运营,以及她额外的英语网课以及给自己规定的“任务”,这些很大程度上“侵占”了她真正用来学习的时间,她的焦虑也就变得不足为奇了。所以量力地发挥自己能力才会提高我们的期望值,并满足我们的幸福感。

最后要说的就是,大学没有理想那样丰满,也没有现实这样骨感。选择一个可衡量的目标,量力而行做到极致就是成功 !不要让“间歇性努力,持续性堕落……”束缚你,毕竟我们满怀希望追寻的象牙塔,可望也终可及 !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大学后,才知道什么是“间歇性努力,持续性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