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边城》

美,是带有朦胧的、破碎的;它潜伏在文字墨笔之中,在浪漫想象之中,在人文风情之中;而在湘西作家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就体现着那种道不出、说不尽的美。

由我看来,这部作品集中表现着三种美:风情美、人物美和结局美。这三种美又见证了边城的人文美。

一、风情美

所谓其中的风情美是指独特的地域景美和风俗美。开篇就是介绍溪流旁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和溪流的形如弓背。一点一线,简单描绘,颇有“流水人家”的韵味,也富有诗意。翠翠听傩送唱歌前的一段景也非常独到。芦苇水杨柳、菜疏、用“野性的生气”来表现它的繁茂;蚱蜢、新蝉、黄鸟与竹雀等用各自声音表达喜悦。形象生动,给予景具有了鲜活生命的特征,同时这些都烘托了翠翠懵懂的悸动,更体现这份爱情的美。

《边城》中除了对景的大量笔墨之外,对当地的风俗也尽可能介绍。如端午节时,小孩穿新衣、在额头上用雄黄酒画“王”字;细写划龙船比赛,如:船只的样子、鼓手、锣手的特点等等,还说了中秋节的锣鼓。同时也介绍了新娘子的喜轿,喜品;小饭店的装饰:红辣椒丝、和大把红筷子。还有杂货铺和花衣庄铺陈的产品,具有地域特色。

二、人物美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翠翠。她的身世坦坷,小时候就失去了父母的爱,但依然乐观善良,和狗成了朋友。“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同船上人吃酒,连葫芦也吃到肚里去了!”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她是个率真、单纯的女孩,同时,也隐含着她对爷爷的关心和爱。同时对爱情有点懵懂和期待。她隐约察觉到新娘的涵义、听着那让人悸动的山歌、在傩送面前的扭捏、对爷爷瞒着的小心思,最后的等待等表尽了她对爱的向往与憧憬。

而老船夫尽责地为人家渡船,不贪钱财;同时他作为翠翠的依靠,尽责尽力地为翠翠考虑好一切,可又弄巧成拙,却心有力而力不足,最终在遗憾中死去。而傩送他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但同时重视手足之情,并在要磨坊还是要渡船中徘徊,使他的形象更丰满。这种人物美更体现的是形象美。

三、结局美

这个结局是凄美的、爱情故事是凄美的。翠翠和傩送心意相通,互相欢喜;到后来的唱歌比赛傩送胜出,看似前面的事情一切都顺利,而后面发生的事才显得更加戏剧性和悲剧性。在大家本以为这个结局是美满式的,可却发生了接二连三的大转折,使他们单纯的爱情受到巨大的冲击,使这个故事的悲剧色彩更加浓烈。

可没人会没想到天保放弃翠翠后意外溺水而死,傩送会因天保的死加上得不到翠翠的理会而决定下行,也没想到这个爱着翠翠的老船夫会在下雨天死去。这已经很触动人心、让人不由地心疼翠翠,但结尾的那句话:“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更让人心酸。结局偏偏看似给读者留白、想象着傩送可能回来;可“明天”这两个字加了引号,有着特殊的含义。打破了我们对美好结局的幻想,打碎了我们对这份爱情的期待,满满地遗憾和惋惜。

明天,可能是永远。那这两句都在说傩送永远不会回来。连作者都想为傩送的回来加个期限,这还不算悲哀吗?

风情美、人物美、结局美这三者之间相互交融,共同体现了沈从文先生笔下的人文美。他歌颂了美的人、美的心和美的爱,让我们体味道不尽的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