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参与,自我提升

尊敬的张文质老师,亲爱的共读群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

今天作为点评嘉宾发言,说实话内心非常非常惶恐。今年的第七届教育行走,其实是我第一次参加教育行走。从报名参加开始的预热分享,到后来的余热分享时报名主持人,再到后来《教师的使命》核心共读群成立,10月份的共读群成立,我又先后报名了几次分享人和主持人。其实我哪里有什么水平和资格,只是我比别人胆子大一点,脸皮厚一点。就像这一次,我其实开始是想报名来分享的,当时也并没有想好要分享的主题,就是给自己一点压力,好让自己再把这本《教师的使命》,重新地、细细地看一遍。没想到分享人报名了四位老师,程锐刚老师就动员我来点评。我当然要推辞一下,因为自己没有这个实力呀!好在我讲得不好,最后程老师都可以接着,所以我就又壮起胆子,接下这个差事。其实就像当初担任主持人一样,我想深度参与到这一次的分享活动中去,毕竟带着任务去听和没有任务倾听还是有差别的。

下面我就谈谈听了三位老师的分享后,我的一些收获和感受。绝不是点评,而是作为今晚大家的课代表,谈谈我个人的学习体会。

第一位分享的老师是来自揭阳市惠来县隆江小学的林清华老师。听完林清华老师的分享,被她的故事深深的触动,更被她的教育情怀深深的震撼。听完楚镇和镇清两位同学的故事,我好像特别能理解,为什么林老师会选取了“转化”和“命运”这两个关键词。我觉得林老师就像一位天使降临到人间,她以一己之光护佑着来到她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对待头脑灵活,却不把聪明劲儿用在学习上的楚振同学,林老师为了转化他,可谓是用心良苦。从和他聊天交朋友,要给他安排一些具体性的事物,这些做法的确如林老师所说,“这样做都是想改变他,想激发他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这样远比我教会他有用的知识有意义的多。”其实这就是在帮助孩子找到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呀,应该说除震同学遇到林老师是幸运的,因为在他的这个关键的生命节点,因为遇到了林老师,而让他的成长更阳光更坚定更美好。

林老师的第2个故事听来让人非常痛心,这样的孩子无论待在哪位老师的班里,都会令人非常惶恐。我们上一级有一个班就有一位这样可怜的孩子,越是临近初中毕业的时候,孩子的压力就越大,发病就愈加频繁无奈之下,孩子的母亲就天天守在教室门外,时刻看护着自己的孩子,而从林老师的讲述中他提到了两位勇敢的男生,林老师把发病的过程中他们的操作描述的非常清楚,这能说明什么呢?说明故事曾经真实的发生过,说明他们曾经真实的这样做过。而这样规范的操作是由谁来培训的?这样有爱心的同学又是谁来培养的?没错,就是我们可敬、可佩的林清华老师。

林老师最后说,“我要守护好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难题如果。我能把误入歧途的学生转化回来的话,那我的生命就活得更有意义了。”我想说:“谢谢您,林老师,生命因你而更美好!”

第二位分享的老师是来自山西运城的吴继红老师。

吴老师分享的题目是《在行走中回归》。吴老师从三个层面讲述了自己的回归,一是回归自我,二是回归家庭,三是回归生活,我想重点谈一谈回归自我这一点。

吴老师说他在29年的教育历程中,先后换了6所学校,现在是一名一线的小学老师。从吴老师的讲述中,我们能够听到他也曾经是学校的管理人员,或者说是领导干部,但是他特别强调自己现在是一名一线的小学老师,我能听出这其中的自豪感。就像他自己所说,“我在不懈地追寻着自己的教育理想,终于寻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从而真正走上了一条自我变革、终身成长的教育之路。”

霍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敬爱的小学教师们,你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这直接影响着初中和高中教师的时间预算表。你在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是创造精神的缔造者。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初中和高中学生在学业上落伍,这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

而吴老师正在做这样一项艰巨而光荣的工作。吴老师在自己的教室实施班本课程:二十四节气古诗词诵读课程、《论语》课程、读写课程、游学课程。他想教给学生们一生都有用的东西,这些不就是在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吗?

吴老师是一位乐观、开朗、有使命感的老师,他把自己活成了学生们生命的榜样。他永不停歇、积极行走,他坚持写作、投身教研,他和学生一起成长,让更多的学生因为他的影响而变得更加优秀。

同时他也在努力改变着自己整个家族的命运和未来。好学上进的优秀女儿,充满仪式感的日常生活,处处彰显着吴老师的积极心态。祝福吴老师的家庭更加幸福美满,祝福吴老师选择的教育之路愈加顺畅,祝愿吴老师每天都能睡够八小时,满满正能量!

第三位分享的老师是张燕珠老师。

张老师在开头提到了孩子们的健康问题,讲到了学生下课不能跑不能跳,一天都要闷在教室里。到了升旗仪式的时候,领导讲话时间一长,就会倒下一大片学生。现实中真的是这个样子,我所在的学校也是这样。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们戴眼镜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有科学研究表明,学生们为什么会戴眼镜的越来越多,并不是他们视觉疲劳,学习压力大,而是他们缺少阳光照射。早上来到学校的时候天还没亮,下午回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如果学校对于体育活动和大课间再不能开足开全的话,可想而知,孩子们一天在学校中的活动时间真的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周末家长们在给孩子报上辅导班,孩子就真的一点儿都没有晒太阳的时间了。所以有可能的话就动员学生,家长们周末的时候多带孩子出去走一走、玩一玩,多晒晒太阳,不要为了提高几分,而给孩子报那么多的辅导班。我想这也符合张老师在分享中所阐释的“生命第一”的教学理念。

张老师说自己当初严厉有余而慈爱不足,现在开始戴着放大镜,以发现美的眼睛,去挖掘孩子们身上的各种优点。可以说张老师在有意识的,很好的调整着自己的状态。其实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只要是真心对学生们好,学生是有感知的。

张老师还讲到了一个自己班里的自闭的孩子。一般的遇到这样的孩子,一定是班里的一个大麻烦。可是张老师用她的全部爱心和耐心,陪伴了孩子两年,连同孩子的家长都非常的感激。应该说我们现在如果作为班主任的话,在班里遇到这种特殊的孩子的概率越来越大了,我自己曾经也遇到过。能够给到大家的建议就是:当我们遇到一些特殊的孩子的时候,就像刚才林老师提到的她们班那个患有羊癫疯的孩子,当我们遇到这些特殊的孩子的时候,也许他们是我们班的一个大麻烦,一个大负担。反过来,也可能因为他的存在,让我们可以感化更多的其他的孩子,提高整个班级的凝聚力。林老师和张老师就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今晚分享的三位老师都是来自小学的一线教师。前几天听书刚刚听到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两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桥下的河里,有人喊救命。他们看到有个孩子快要淹死了,就赶紧跳进水里,开展营救。等到好不容易把这个孩子救上岸之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河里传来了另一个孩子的呼救声,他们只好又跳回河里救人。

紧接着一个又一个孩子接连溺水,他们俩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就在这时,其中有一个人上了岸,往远处走去。他的同伴感到很诧异,心想:人都救不过来了,你要去哪儿?他说:“我要到上游去,看看到底是谁把这些孩子扔进水里的。”

我教初中,教学中遇到的厌学的和自我放弃的孩子越来越多。我就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处在这样的一种状态?我也想到上游去看看。所以如果现在让我来选择去哪里教学,可能我也会选择小学。当然一个孩子的长成综合了诸多因素,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都是其中的原因,我们也许没有办法追本溯源,即使找到源头也不一定能阻止他的命运。张文质老师说:“这是一份既给人希望又时常充满愧疚感与本领恐慌的职业,坚定的信念会帮助人变得从容,内心有光,先照亮了自己。”所以我们还是要多学习、多读书、多锻炼,让自己更厚重一点、更有力量一点,去转化影响更多的孩子。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告诉大家的是:深度参与是自我提升的最好办法。不要妄自菲薄,不敢参与,而要勇敢地迈出敢于分享的第一步。相信凡是加入这个群的老师,都是想通过学习自我成长,从而影响学生、影响周围的老师。大家一定有很多很多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好的故事。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挑战自我!

最后感谢主持人董丹老师,谢谢今晚分享的林老师,吴老师和张老师。

我今晚的发言就到这里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参与,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