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道德经》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道可道,非常道”、“上善若水”、“无为而无不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等经典名句,它们都出自《道德经》。这些智慧能量满满的文字,渗透在中华文化中传递千年,历久弥新,哪怕随手翻出来一两句琢磨一下,都能有所收获,这就是《道德经》的魅力所在。

  无为,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之一。历史上也曾有很多解读认为无为的思想过于消极,是不思进取。其实,老子倡导的无为并非目的,而是一种常人很难企及的状态,是“为”到极致才能达到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这种“为”与“无为”之间的转化就像阴阳两极的关系,是辩证的客观规律。

    以下内容是我的一些记录,我觉得这些内容对于现在的我们也很有用处,这也是我们做事的原则,可能也做得不好,但其实也是我们要追求的一个境界。

        关于老子的“虚其心”的益处

    老子的虚其心,就是把心中的各种欲望和杂念,(如害人之心)清除掉,使心处于一种虚静的状态。有了这种虚静的状态,心态不仅有利于我们与人相处,而且即使一人独处,这种心态也是非常有益的。能使自己无论何种境遇下,都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

    庄子也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我们乘船过河时,一只空船从上游来撞我们的船,即使我们的性格暴躁,心胸狭隘,我们也不会生气,为什么呢?因为这只空船是虚其心的。不是有意要伤害我们的,如果撞我们的船上有人,我们就会大声呼叫对方避让,对方一再不回应,我们就要骂人了,这个比喻非常的恰当。所谓的“虚舟”就是“虚心”,“虚心”就是没有主观成见和害人之心,就像这个船一样,他从上游下来,他并不是自己想撞到你的。对于一个无心的人做出的无心之事,又有谁会去计较呢?

    老子的“虚心”,庄子的“虚舟”,都是一种心态,和我们现在说的虚心还是不太一样的。欲望不要太多,杂念不要太多,所以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对“虚心”表示了极大的欢迎,这些人高官厚禄也好,穷困潦倒也罢,都无法给他们带来丝毫的痛苦。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很多历经坎坷诗人却依然潇洒而又浪漫的一生。

          盈满则亏,物壮则老

    把事情办到十全十美,是常人所追求的。那么,老子为什么要反对办事“盈满”,十全十美呢?古人对此也有共同的答案。古人观察到,太阳到了最高处以后,紧接着是走下坡路。月亮圆了以后,紧接着就是一天天匮缺,于是老子就得出一个结论:物壮则老。这个结论在第30章中也有写到,“物壮则老,是为不道,不道早已”,就是说,事物强盛了,就会走向衰败,求强求壮的做法是不符合大道的,不符合大道就会很快灭亡。既然盛是成功与衰败的转折点,因此办事就不要求盈满,不要达到盛,以免走向衰落,和我们现在说的“击流勇退”、“做事要留有余地”是不是相似呢?要想十全十美,要想把事情做到最好,实际上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像老子一样逆向思维,反过来想:如果你已经做得最好,到达顶盛,你还想有更大的作为,也是难上加难啊!

              老子的“逆向思维”

    老子善于逆向思维。比如常人往往看到的是提倡仁义的正面意义,而老子却能看到提倡仁义的负面作用。常人往往关注智慧为人类带来的利益,而老子却能发现智慧为人类带来的伤害;常人往往重视尚贤的益处,而老子却能看到尚贤的弊端。常人只注重物质的作用,而老子却特别强调空间的作用。这种逆向思维方式使老子能够看到常人所无法看到的一些问题,所以这就是“道”的奇妙力量吧。这个空间也是非常的奇妙。他觉得空间包含着万物,就像孕育着子女的母亲,因此空间也是万物产生的基础,没有空间就没有万物。他认为,空间对万物起着决定的作用。空间包含万物,万物只有在一定的空间里,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无为”即“无不为”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反对各种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固然有其偏颇的一面,但是我们也绝不能忽视其中合理的一面。首先,当时能够享受无色无味,能够驰骋畋猎的人多为统治阶级,为了满足这些享受,他们势必要加紧对百姓的剥削,吃苦的仍然是老百姓,这是老子的仁爱之心。其实,过分的享乐,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都是有害的。玩物丧志,纵欲伤身,恐怕没有人会怀疑这些话的正确性。现在的人们,可能有时追求的太多而忘了初心,虽不致于玩物丧志,有时也会有些迷茫吧!

    老子认为,在大道的支配下,万物是运动的,其运动方式是“环状循坏”。比如一个人,从短时间内去观察他的前半生,他的发展可以说是波浪式前进或者叫做螺旋形上升,如果从长时间内去观察他,他就构成了一个“不存在——存在——不存在”的循环过程。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就是一个循环规律。所以,当一些称心的或者不称心的事情到来要心平气和,走过去,就是一片艳阳天!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意。我们想做某一个工作,但这个工作未必就需要我,我们想做某一件事情,但这件事情未必就一定能够做成功。当我们无法改变客观环境的时候,就应该调整心态,勇敢的改变我们自己。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才能使自己具有相对平和的心态。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只有先做到清静无为,才能有所作为,因为清静无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积蓄力量的过程,积累了强大的力量,才会成功。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行百里者半九十

      古人常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胜利在望,人们往往会麻痹大意,更为重要的是,在即将走到终点时,也是因为困乏的时候,此时是否能够再坚持一下,就成为能否成功成功的关键。其实,不仅做具体事情要慎始慎终,人的整个一生也要慎终慎始。我们一直认为毅力比聪慧更为重要,坚持是成功的基础,然而很多人很难做到这一点。人们开始时都能够志气豪迈,劲头十足,但坚持到底的却少之又少。

      才华横溢的子贡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但他在学习时就产生过半途而废的念头。子贡厌倦了学习,想休息,孔子提醒他,活着就不能休息。子贡很失望,问老师:“难道我就没有可以休息的时间和地方了吗?”孔子说:“有啊,你什么时候看到那个圆圆的,高高的,如倒置的锅一样的坟墓,就知道该休息的时间和地方了。”在孔子看来,人的唯一休息场所就是自己的坟墓,孔子不仅如此教育弟子,而且身体力行,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孔子生了病,让弟子商瞿占卜自己的死期,结果死期就在当天中午,孔子对商瞿说:“拿本书来,从现在到中午不读书,干什么呢?”孔子做到了他要求的生无所息,有始有终,始终如一,不愧为万世师表!

      这是我们的典范,人人都知道“坚持就是胜利”,可有多少人能坚持下去呢,能一直走下去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慎始慎终吧!做任何一件事,虽不能完美,即使有缺撼,也要尽力而为。

                  柔弱胜刚强

    老子“强调守柔,反对刚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柔弱胜刚强”。他认为,天下最柔弱的事物是水,然而它摧毁坚固物体的力量,没有能够超过他的,也没有能够代替他的。弱胜强,柔胜刚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却没有人能够做到。我们每个人都想做强者,想以自我为中心,到头来,苦的累的还是自己。有的时候,柔的力量是很大的。古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相夫教子,煮衣做饭,幸福一生。现代的“女强人”越来越多,做得事情也越来越多,倒不如古代“无才”的女子快乐。在很多事情中,我们都需要互相变通,一味强硬,只会招惹祸端。

    几千年前,我们的前人就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的精髓,每一章了了数字就就能让我们思考许久而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不得不赞叹老子的智慧和才华!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眼中的《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