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自我厌弃时,我在想什么——《饥饿:一部身体回忆录》

某次公司团建,因为下雨,鞋袜湿透,无奈在车上被迫光着脚,蜷缩在中巴车的最后一排,旁边是公司的一位男同事——让我奇怪的是,在两个小时的车程中,我居然觉得很有几分羞涩。

一边感知到自己的这种情绪,我一边疑惑:夏天的时候,短裤拖凉鞋也是穿来走去的,那此刻的羞涩是因何而起呢?这算是突然之间自我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吗?

在阅读这本不那么让人愉快的书的时候,我再次回忆起之前光脚的那个时刻,如果某一偶发事件激起了我的某种敏感意识,那当这刺激源头是自己的内心、身体、甚至常态化存在的时候,我会如何呢?

女性,尤其是没有安全感的女性,内心深处对自己总是自卑的。

在童年时代,我一度也是胖的,倒不至于胖到像作者这般离谱,但幼小的时候别人对胖子的嘲讽让我深深的埋下了“胖就是原罪”的认知。人们对某一个美好事物的认知,常常会采取两个不同的极端,要么就是疯狂的追求,要么是弃之如履,我大约是后者了。

写到此处突然理解了,为什么作家就是不断把自己写空的人,因为我们的每一点流出笔端的东西,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不管是现实还是梦境。

作者大约也是后者了,童年不断搬家的经历让她失去了安全感,在12岁这个懵懵懂懂的年纪遇人不淑,痛苦的经历让她与自己的身体产生的关联,内心深处产生了对自己身体的深深厌弃。让自己的身体变得不再惹人喜欢,成了她潜意识里的举动,也成了她发胖的根本缘由。

安全感,似乎所有与伤害和被伤害相关的时候,都会有这个字眼的出现。我一度怀疑有人的安全感是真的充沛到完全不缺失的吗?那安全感岂不是可以解释世上所有与人有关的问题了?

安全感,原生家庭,这两个词语就好像是给一些人心中的苦闷找到了一个发泄的通道。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因根源,永远都不会错。

写作的确是纾解情绪最好的途径,亲测有效。作者大概也是这样做的,把亲身经历不断地写下来,越写越多越写越详细,终于积攒了足够的勇气来写这本书,她写了很多痛苦,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行,本书的阅读其实并不是一件特别愉悦的事情。

但写到最后突然的和解,转折过大,前一刻还在过往情绪里沉淀,下一刻就已经世界大和解了,略有些仓促感——也可能是我太沉溺于过往,没能及时跟着作者的情绪渐进走出来吧。

如果想了解一个人是如何对自己产生厌恶、讲肉体和灵魂分离出来的,那么这本书确实可以仔细感受下。

但如果你的共情能力太强、性格高敏感,我会建议不要——尽管都是“我”的内心独白,但依然让人不太舒适。

毕竟,谁会真心期盼不快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我自我厌弃时,我在想什么——《饥饿:一部身体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