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茉莉(语文组)2019秋冬研修日志第八周

经过一个月的长假,开学第一周很快就过去了,在这个长假中,在晨山参加《论语》共读,收获很多,因为之前是周末共读,一次只读几则,而且是一周一次,即使是暑假读了牟宗三的《中国哲学的特质》,再读论语,加上钱先生的注释,还是觉得理解的不太够。

      可是晨山的十天共读就不一样了,因为是天天读,所以,感受,理解就会深一些。再加上要做论语课程,就会更用心一点(可能我修行还不够,还需要具体的任务吧),相对而言收获就会更大一些。一口气读完《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的感觉真是好。再加上春燕老师晨诵课,周末问道齐云山,真的觉得是整个晨山的收获是满满的。

不知不觉到了开学的时间,全校都沉浸在万圣节的欢乐中,娃娃们乐此不疲的拉着美术老师做道具、服裝。美术老师和英语老师老师也趁着孩子这股兴奋劲儿,在晨诵和自己的课上融入自己的课程。到了这里,我再次被课程的魅力的所吸引。孩子们乐此不疲的做着,玩着,不知不觉的的学着,第一次是我们的重阳节和孔子诞生活动,孩子们全体卷入,不知不觉的被带入课程,这次是万圣节。唯一遗憾的是因为孩子生病,没有参加这次活动,没能亲身体验到其中的快乐。可是赵老师给了我一把糖,让我知道了原来万圣节是要吃糖果的。因为忙,没有给孩子买,班上竟有小朋友分给孩子了半包,小家伙快活的很。

再说说,我自己在这一周的学生和生活,这一周我的状态比之前要好很多,生活规律了很多,心比较安定,所以,做工作也会效率高些。但因为个人原因,还会时不时想不通透的情况,继续修炼吧。

这周听着橄榄树的长安开始了李白课程,孩子们在每天的日课用吉他弹唱李白,感受着李白的形象,晨诵上念着李白的上蔡邕,诵着李白的古风,商山四皓,默默地体会着李白的鸿鹄之志和浪漫不羁的性格和诗风,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美术课上画出了他们自己心中的李白。这周海螺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全体出去上室外课,要知道海螺是全校最大的班,去考察黄河。先是有老师踩点,然后是历史老师和地理老师要明确告诉学生这次也在考察学生要做的事情,应该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历史老师讲了黄河的历史,地理老师精心为学生准备了大口径的瓶子,因为他们要带回黄河水做科考。孩子们兴致很高,听得历史老师讲解,因为记录不下来赶紧忙着用手机录音。生物老师则说时间太短了,应该去看看黄河边上的植被的。哇哇哇,这就是课程,这就是杜威说的教育即生活。下来我问赵老师,赵老师说,这次活动他们筹划了很久了,语文也会出文章。刚过完就暑假路遥老师就开始和她沟通这个事情了。整个过程,不说老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体现,就是中间的租车,路线这也要花费不少精力和时间。最最重要的是不是为了游玩而是学习。这叫室外科考,在我们这里是常态,每个班都有,我突然想到放假前橄榄树的岩石科考,出去了两天,回来孩子们论文一篇接一篇,真的跟科学家一样思考呢。

对于我来说,第二件大事,就是我上了教研课,这个教研课我也准备了很长时间,前前后后想了很长时间。从教学目标到挑战单设计,再到写作的设计。可是奇葩的事情出现了,那就是我发现下课后,写作无法进行。因为我的写作学生无法写。我一度很就沮丧,甚至于中午饭都没心思吃。可是,又转念一想:不成,不吃饭,怎么有力气在下次课上上出来呢?到了下午,教研课,一评课,我知道了自己问题所在,就是把情感太过肤浅的飘过了。表面上平静的文字是下面波涛汹涌的情感,我突然就想到,上课前的教研,我不就是这么讲的吗?为什么课堂上呈现不出来了呢?是因为对话能力太差了,学生说了我就懵了,接不上来了。课堂变成对话式的、变成生成的之后,对老师能力要求就特别高了,那就是听懂学生说什么,再加以引导,这两种能力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节课后,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就散文而言,学生明白了文中作者的情感和学生被文中作者的情感打动是两码事。明白情感只是作为阅读知识能力的习得,而被情感打动才是真正的进入文本。所以,以后,散文的挑战设计,要以考察知识的形式出题,而课堂的核心目标一定是这篇文章核心价值所在。读懂表层是在预习单上体现,读懂深层则是在课堂上呈现,这才是课堂的价值,无论如何必须让学生学会习得某种能力。但是不是灌输给他。

背影教后记:

挑战单测出的是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课堂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用对话的方式让孩子们的认知水平达到另一个新的高度,而这另一个新的高度,是临时性共识。更需要注意的是临时性共识有可能不会一直在那个高度。这是老师要警惕的,不要让为达成了临时性的共识所有学生从此以后就是另一个高度,另一个境界了。可能需要反复的对话才能形成。

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感谢江伟老师给予我专业上的启示和指点,这将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及。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茉莉(语文组)2019秋冬研修日志第八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