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诗词“言为心声”的重要性

浅谈写诗词“言为心声”的重要性

愚以为作诗填词的初衷,乃是为了“抒情言志”,是写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事物的咏叹,而非玩文字游戏,所以我们无论是作诗还是填词(当然也包括写文章),都应该做到“言为心声,抒发真情”。但现今写诗词的人,大多都只知一味地模仿古人,而不知结合自身和现实,这样写出来的诗就算与古人的水平一样,人们读了之后也会觉得太假。还有一些人被陈规所困,以至于写出来的诗词失真,失真的辞句,纵然再华美,我觉得也没多大意思,最多不过于文字游戏而已。写诗倘若不能做到“言为心声”,纵然写得再工整、再华美,也不过是比较好的文字堆砌罢了,终究难称得上是“诗”。

我写诗喜欢一气呵成,很少有改动,但有的人却喜欢斟酌词句,我认为这样容易偏离作诗的初衷。斟酌词句的作用,在于怎样能通过最佳的表达方式表达出自己内心最想表达的东西,而并非故弄玄虚,使之偏离己之心声。如果是为了故作高深,那么将无法达到抒情言志的作用,有损作诗的初衷。我认为任何偏离内心的词句,都只是文字游戏,若不能“言为心声”,则不能称之为诗词。所以我再三强调“言为心声”的重要性。

我们写诗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言志”,并非是“为写诗而写诗”,所以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言为心声”的好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法,是断然不可取的,这样做同时也失去了写诗的意义。如果看一个人的诗词,可以从中看出这个人的人生经历及其思想理念,闪烁的是作者本人独有的光芒,那么这个人的诗词就是成功之作,反之,若词不达意,生造意境,虚情假意,写一些与自己身份根本不着边际的东西,那么只能说明这个人所写的东西太假,并非“言为心声”。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自然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甚至思想也截然不同,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才对,而不是一味地模仿他人。思想理念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每个人有每个人想法和见解,只有具备“言为心声”的诗才能与众不同,甚至独树一帜,这样的诗才会有灵魂。

有的人有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有的人喜欢以诗言志,各有各的不同,所以自然写出来的诗各有其特点才是,而不是看每个人的诗都如同出自一人之手似的。从我的作品中可以很容易的找到这些源自内心世界的纯情佳志,而这些情志之语,恰恰是我的心声。这种心声,一般看诗只看表面字句的人是无法领会到的。

诗人的所要表达的情怀由境而生,把自己的情怀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成了诗,所以说,成诗的过程就是把情感转换成文字的过程,到底如何恰到好处的表达这种情感?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言为心声”四字。只有言为心声,作诗才不会失真,才能表达自己的本意,在写诗时,我们需要把我们的情感加以梳理,并且还要充分发挥诗人的想象力,如果没有想象力,只是简单的把事情和情感陈述出来,那就与写日记差不多,如同流水账一样,让人读之乏味。

“言为心声”是诗人想象力的源泉,若脱离了自己的心声,那么一切想象皆是干枯的、没有灵魂的,这种灵魂的缺失,是任何华美辞藻都不可能掩饰的,正如同漂亮植物人一样,看起来很漂亮,但你无法与之交流。

格律的作用,是让诗词更有音乐性,而不是约束人们的情感,如果写格律诗不能表达自己的本意,那么最好写古体诗,我一向提倡写古体诗,其目的就是不想“因律害意”。格律的存在,方便了我们对传统诗词的学习;但是太过拘泥于格律,也会影响到诗人对传统诗词的创新和发展,如果写律诗“因律害意”,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言为心声”乃是诗之精髓所在,做不到“言为心声”,其诗必然空洞无物。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所谓“志”者,就是诗人思想和情感最真实的体现。诗词不是抽象的语言或者空洞的言论,而是通过具体的事物,在“言为心声”的前提下创作出来的。由于每个人的思想、志向及所处的环境、地位的不同,所言的“志”当然也大相径庭。一味地模仿和呆板的学习,很容易让诗人忽视本心,从而造成了写诗初衷的缺失。“言为心声”是诗词创作不可偏离的主旨,作为爱写诗之人,只有深刻认识到“言为心声”的重要性,在诗词创作中不偏离写诗之初衷,才能够创作出好的诗词。做到“我手写我心”,方能写出不同于他人的诗词,从而独树一帜。

2015年7月25日 断翼孤鸿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写诗词“言为心声”的重要性)